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双甲脒 | 33089-61-1

中文名称
双甲脒
中文别名
双甲眯;N'-(2,4-二甲基苯基)-N-{[(2,4-二甲基苯基)亚氨基]甲基}-N'-甲基亚甲氨基胺;螨克;胺三氮螨;阿米德拉兹;阿米曲;果螨杀;N,N-双(2,4-二甲基苯基亚氨基甲基)甲胺;杀伐螨;双虫脒;阿米曲士;虫螨脒;N-甲基-双(2,4-二甲苯亚胺甲基)胺;1,5-双(2,4-二甲基苯胺)-3-1,3,5-三氮戊二烯-1,4;N-甲基-双(2,4-二甲苯基亚胺甲基)胺
英文名称
Amitraz
英文别名
N'-(2,4-dimethylphenyl)-N-[[(2,4-dimethylphenyl)imino]methyl]-N-methyl-methanimidamide;N'-(2,4-dimethylphenyl)-N-[(2,4-dimethylphenyl)iminomethyl]-N-methylmethanimidamide
双甲脒化学式
CAS
33089-61-1
化学式
C19H23N3
mdl
MFCD00069396
分子量
293.412
InChiKey
QXAITBQSYVNQD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6-87°C
  • 沸点:
    425.25°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1280
  • 溶解度:
    DMF:30mg/mL; DMF:PBS (pH 7.2) (1:2):0.33 mg/ml; DMSO:20mg/mL;乙醇:2mg/mL
  • 最大波长(λmax):
    247nm(lit.)
  • 物理描述:
    Amitraz appears as white monoclinic crystals. Melting point 187-189°F (86-87°C). Insoluble in water. Used as an acaricide, insecticide and treatment of demodectic mange in dogs.
  • 颜色/状态:
    White/pale yellow crystalline solid
  • 气味:
    Slight amine odor
  • 蒸汽压力:
    2.0X10-6 mm Hg at 25 °C
  • 亨利常数:
    9.87e-06 atm-m3/mole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是稳定的,并且对动物的皮肤和眼睛没有刺激作用。动物实验也未发现其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作用,但对鱼类有毒。
  • 分解: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it emits toxic fumes of /nitrogen oxides/.
  • 解离常数:
    pKa = 4.20
  • 保留指数:
    2556.9;2526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5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63
  • 拓扑面积:
    2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ADMET

代谢
志愿者服用(14)C-阿米曲唑后收集的尿液中阿米曲唑的代谢分析与其他物种相似。主要代谢物是4-甲酰胺-间-甲酸、4-乙酰胺-间-甲酸和N-甲基-N'-(2,4-二甲苯基)甲酰胺。此外,尿液中排出的代谢物中有40-60%是由含有4-甲酰胺-间-甲酸和4-乙酰胺-间-甲酸结合物的极性部分组成。次要代谢物包括4-氨基-间-甲酸和2',4'-二甲苯甲酰胺。N-甲基-N'-(2,4-二甲苯基)甲酰胺的排泄量与剂量有关。志愿者中鉴定的代谢物是4-甲酰胺-间-甲酸加4-乙酰胺-间-甲酸(尿液中总放射性标记的27%)、N-甲基-N'-(2,4-二甲苯基)甲酰胺(6%)、4-氨基-间-甲酸(4%)、2',4'-二甲苯甲酰胺(4%)、N-甲基-N'-(2,4-二甲苯基)甲酰胺和2',4'-二甲苯甲酰胺酸水解产物(1%)以及极性物质(57%)。
Analysis of urine obtained from volunteers dosed with (14)C-amitraz indicated that the metabolism of amitraz was qualitatively similar to that in the other species. The major metabolites were 4-formamido- meta-toluic acid, 4-acetamido- meta-toluic acid and N-methyl- N'-(2,4-xylyl)formamidine. In addition, 40-60% of the metabolites excreted in urine were accounted for by a polar fraction containing conjugates of 4-formamido- meta-toluic acid and 4-acetamido- meta-toluic acid. The minor metabolites included 4-amino- meta-toluic acid and form-2',4'-xylidide. Excretion of N-methyl- N'-(2,4-xylyl)formamidine was dose-dependent. The metabolites identified in the volunteers were 4-formamido- meta-toluic acid plus 4-acetamido- meta-toluic acid (27% of the total radiolabel in urine), N-methyl- N'-(2,4-xylyl)formamidine (6%), 4-amino- meta-toluic acid (4%), form-2',4'-xylidide (4 %), the product of acid hydrolysis of N-methyl- N'-(2,4-xylyl)formamidine and form-2',4'-xylidide (1%), and polar material (57%).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当 (14)C-阿米曲唑应用于微小牛蜱时,它很容易渗透。分解产生了2,4-二甲基甲酰胺和N-2,4-二甲基苯基-N'-甲基甲酰胺以及大量的极性物质。还产生了2,4-二甲基苯胺和CO2。
When (14)C-amitraz was applied to Boophilus microplus, penetration occurred readily. Cleavage to 2,4-dimethylformanilide and N-2,4-dimethylphenyl N'-methylformamidine and large amounts of polar material occurred. 2,4-dimethylaniline adn CO2 were also produced.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 梨样品用乙酸乙酯和无水硫酸钠提取。阿米曲唑被发现迅速分解成四种相关化合物,其中N-(2,4-二甲基苯基)甲酰胺(DMPF)是最丰富且持久的。N,N'-双二甲基苯基甲酰胺(BDMPF)、2,4-二甲基甲酰胺(DMF)和2,4-二甲基苯胺(DMA)也是阿米曲唑的主要代谢物。
... Pear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ethyl acetate and anhydrous sodium sulphate. Amitraz was found to be rapidly decomposed into four related compounds, of which N-(2,4-dimethylphenyl)formamidine (DMPF) was the most abundant and persistent. N,N'-bisdimethylphenylformamidine (BDMPF), 2,4-dimethylformamidine (DMF) and 2,4-dimethyl aniline (DMA) were also main metabolites of amitraz.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在单独的研究中,两组各两只雄性和两只雌性比格犬通过口服(胶囊给药,剂量为4毫克/千克体重)或皮肤给药(在400-500平方厘米的区域内涂抹20-21毫克)给予放射性碳标记的阿米曲扎(比活度为8.6毫居里/克)。阿米曲扎的代谢在口服和皮肤给药后基本相同。4-甲酰胺基-间甲酸是血液和尿液中主要的残留物。母化合物和首次水解产物,N-甲基-N'-(2,4-二甲苯基)甲酰胺和甲酰胺-2',4'-二甲苯基,在血液和尿液中均未达到可测量的浓度。
In separate studies, groups of two male and two female beagle dogs were dosed orally (4 mg/kg bw by capsule) or dermally (20-21 mg on an area of 400-500 cm sq) with (14)C-amitraz (specific activity, 8.6 mCi/g). ... /The/ metabolism of amitraz was essentially the same after oral and dermal administration. 4-Formamido- meta-toluic acid was the predominant residue in both blood and urine. The parent compound and the first hydrolysis products, N-methyl- N'-(2,4-xylyl)formamidine and form-2',4'-xylidide, were not observed at measurable concentrations in either blood or urin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阿米曲唑的水解代谢产物包括2,4-二甲基苯胺和N-(2,4-二甲基苯基)-N'-甲基甲酰胺。这些代谢物进一步代谢为2,4-二甲基苯胺,最终转化为4-氨基-3-甲基苯甲酸,这是尿液中发现的阿米曲唑的主要代谢物。
The hydrolyzed metabolic products of amitraz include 2,4-dimethylaniline, and N-(2,4-dimethylphenyl)-N'-methylformamidine. These metabolites are further metabolized to 2,4-dimethylaniline and ultimately to 4-amino-3-methylbenzoic acid, the principal amitraz metabolite found in the urine and liver.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amitraz的药理活性包括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人类和动物产生毒性效应。其中许多效应以及大多数对人类的影响是由其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活性引起的。此外,amitraz还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八肽胺受体相互作用,并抑制单胺氧化酶。动物研究表明,即使暴露于潜在致命剂量,由amitraz中毒引起的损害也是可以恢复的。这可能意味着amitraz的效应是可逆的,或者至少是可以恢复的。当amitraz中毒是致命的,死亡是由呼吸抑制引起的。(维基百科)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amitraz includes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 leading to toxic effects in humans as well as in animals. Many of these effects and most of the effects on humans are caused by its alpha-adrenergic agonist activity. Furthermore amitraz inhibits prostaglandin synthesis, interacts with the octopamine recept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nhibits monoamine oxidases. Anim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damages due to amitraz poisoning can be recovered even after exposure to a potentially lethal dose. This could mean that amitraz' effects are reversible or at least are recoverable. When an amitraz poisoning is lethal, death results from respiratory depression. (Wikipedia)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癌症分类:C组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Cancer Classification: Group C Possible Human Carcinogen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不具有致癌性(未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名)。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该物质可以通过吸入和摄入被身体吸收。
The substance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by inhalation and by inges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症状
人类摄入阿米曲唑后产生的有毒效应包括意识丧失、呕吐、呼吸衰竭、瞳孔缩小、体温下降、心动过缓、高血糖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维基百科)
The toxic effects to humans following on amitraz-uptake include loss of consciousness, vomiting, respiratory failure, miosis, hypothermia, bradycardia, hyperglycemia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pression. (Wikipedia)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所有检查的物种中,尿液是主要的排泄途径,占总剂量的65-84%(头24小时内为55-76%)。...在 rats 和 mice 中,将 amitraz 的剂量从 1 增加到 100 mg/kg bw,N-甲基-N'-(2,4-二甲苯基)甲酰胺的排泄量从大约 5% 增加到总排泄量的 30%。
In all species examined, urine was the major route of excretion, accounting for 65-84% of the dose (55-76% within the first 24 hr). ... In both rats and mice, increasing the dose of amitraz from 1 to 100 mg/kg bw increased the excretion of N-methyl- N'-(2,4-xylyl)formamidine from approximately 5 to 30% of the total excretion.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单独的研究中,两组各两只雄性和两只雌性比格犬通过口服(胶囊每公斤体重4毫克)或皮肤给药(在400-500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涂抹20-21毫克)(14)C-阿米曲唑(比活度,8.6 mCi/g)。口服给药后8小时内观察到放射性标记物的血药浓度峰值。大约80%的口服剂量在24小时内被排泄,72小时内全部排泄,主要通过尿液。皮肤给药后,血药浓度峰值出现在24-72小时内,在10天的收集期内,只有25-40%通过尿液和粪便回收,这表明阿米曲唑的皮肤吸收较差。
In separate studies, groups of two male and two female beagle dogs were dosed orally (4 mg/kg bw by capsule) or dermally (20-21 mg on an area of 400-500 cm sq) with (14)C-amitraz (specific activity, 8.6 mCi/g). Peak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radiolabel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first 8 hr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bout 80% of the oral dose was excreted within the first 24 hr and 100% within 72 hr, preferentially in the urine. After dermal treatment, peak blood concentrations occurred within 24-72 hr, and only 25-40% was recovered in urine and feces over a 10-day collection period, demonstrating the poor dermal absorption of amitraz.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9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2,S24,S36/37,S60,S61
  • 危险类别码:
    R22,R48/22,R50/53,R43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2529003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077
  • RTECS号:
    ZF0480000
  • 储存条件:
    密封,在0-6 ºC下保存

SDS

SDS:a7d00066951a705152b5e9113f2470da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双甲脒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3)
皮肤过敏 (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类别 2)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1)
慢性水生毒性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2 吞咽有害。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73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警告申明
预防
P260 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2 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防护服。
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下去了: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看医生。如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
心或就医。
P302 + P352 如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 就诊。
P322 具体措施(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3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 就诊。
P361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91 收集溢出物。
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9H23N3
分子式
: 293.41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N,N-Bis(2,4-xylyliminomethyl) methylamine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33089-61-1
No.) 251-375-4
EC-编号 612-086-00-2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0 °C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99型(US)
或P2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颜色: 无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 45 °C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 200 °C 在 1,013 hPa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不溶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400 mg/kg
半数致死浓度(LC50) 吸入 - 大鼠 - 6 h - 65,000 mg/m3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皮 - 兔子 - > 200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大鼠 - 经口
对新生儿的影响:迟发反应。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ZF048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 - 蓝鳃太阳鱼 - 0.34 mg/l - 96.0 h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大型蚤 (水蚤) - 3.4 mg/l - 48 h
椎动物的毒性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077 国际海运危规: 3077 国际空运危规: 3077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SUBSTANCE, SOLID, N.O.S. (N,N-Bis(2,4-
xylyliminomethyl) methylamine)
国际海运危规: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SUBSTANCE, SOLID, N.O.S. (N,N-Bis(2,4-
xylyliminomethyl) methylamine)
国际空运危规: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substance, solid, n.o.s. (N,N-Bis(2,4-xylyliminomethyl)
methylamin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9 国际海运危规: 9 国际空运危规: 9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是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是
海洋污染物(是/否): 是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进一步信息
危险品独立包装,液体5升以上或固体5公斤以上,每个独立包装外和独立内包装合并后的外包装上都必须有EHS
标识 (根据欧洲 ADR 法规 2.2.9.1.10, IMDG 法规 2.10.3),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双甲脒是一种广谱杀螨剂,同时也可用于防治棉铃虫、红铃虫以及家畜寄生虫的蜱、螨、疥虫等。它的生产和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生产方法
  1. 制备N-2,4-二甲基苯基-N'-甲基甲脒:通过间二甲苯经过硝化、还原得到2,4-二甲基苯胺,再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然后在一定条件下酸化,最终得到所需的N-2,4-二甲基苯基-N'-甲基甲脒。

  2. 合成双甲脒:将上一步制得的N-2,4-二甲基苯基-N'-甲基甲脒与亚胺酸酯缩合反应生成双甲脒。此外,还有一种通过光气作用、甲胺气体通入反应以及苯中反应等过程来制备的方法。

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材料准备:主要包括2,4-二甲基苯胺、原甲酸三乙酯和甲胺等。

  2. 合成N-2,4-二甲基苯基-N'-甲基甲脒:将上述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3. 制备双甲脒:进一步将上一步产物与其它原料进行缩合或转化,最终得到双甲脒产品。

使用注意事项
  • 毒性分级:双甲脒属于中毒级别的农药。

  • 急性毒性

    • 大鼠口服LD50: 400 毫克/公斤
    • 小鼠口服LD50:1600 毫克/公斤
  • 可燃性危险特性: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氮氧化物气体。

  • 储运特性

    • 应在通风、低温干燥条件下储存和运输。
    • 需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以确保安全。
总结

双甲脒是一种高效且广谱的杀螨剂,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其生产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甲基甲酰胺2,4-二甲基苯胺2,4-二甲基苯胺盐酸盐原甲酸三乙酯 、 zinc(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87.34%的产率得到双甲脒
    参考文献:
    名称:
    制备双甲脒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制备双甲脒的方法,包括:(1)将2,4‑二甲基苯胺、N‑甲基甲酰胺、原甲酸三乙酯和催化剂进行混合,以便得到混合物;(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以便使所述混合物发生反应,并挥发出乙醇和甲酸乙酯,以便得到反应终液;以及(3)将所述反应终液降温至室温,并加入有机溶剂进行结晶,以便得到双甲脒。该方法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经济、反应周期短、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公开号:
    CN107778200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N115960016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制备双甲脒的方法
    申请人:东莞市东阳光动物保健药品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777820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本发明提出了制备双甲脒的方法,包括:(1)将2,4‑二甲基苯胺、N‑甲基甲酰胺、原甲酸三乙酯和催化剂进行混合,以便得到混合物;(2)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加热,以便使所述混合物发生反应,并挥发出乙醇和甲酸乙酯,以便得到反应终液;以及(3)将所述反应终液降温至室温,并加入有机溶剂进行结晶,以便得到双甲脒。该方法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经济、反应周期短、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