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benzoxazol-2-ylthio)acetyl)-3-methyl-quinoxaline-1,4-di-N-ox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benzoxazol-2-ylthio)acetyl)-3-methyl-quinoxaline-1,4-di-N-oxide
英文别名
2-(1,3-Benzoxazol-2-ylsulfanyl)-1-(3-methyl-4-oxido-1-oxoquinoxalin-1-ium-2-yl)ethanone;2-(1,3-benzoxazol-2-ylsulfanyl)-1-(3-methyl-4-oxido-1-oxoquinoxalin-1-ium-2-yl)ethanone
2-(2-(benzoxazol-2-ylthio)acetyl)-3-methyl-quinoxaline-1,4-di-N-ox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8H13N3O4S
mdl
——
分子量
367.385
InChiKey
JVYUBXUJBIXLL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11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喹喔啉1,4-二-N-氧化物衍生物作为抗结核药的合成,3D-QSAR分析和生物学评估。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在C-2位置被不同取代的喹喔啉1,4-二-N-氧化物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分枝杆菌活性进行了评估。十七种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表现出潜在的活性(MIC 6.25mug / mL),特别是化合物3d和3j的MIC值为0.39mug / mL。在VERO细胞中使用MTT分析时,这些化合物均未显示出细胞毒性。为了进一步研究结构-活性关系,在抗分枝杆菌活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CoMFA(q2 = 0.507,r2 = 0.923)和CoMSIA(q2 = 0.665,r2 = 0.977)模型。这些化合物的3D-QSAR研究可为进一步合理设计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新型喹喔啉1,4-二-N-氧化物提供有用的信息。
    DOI:
    10.1016/j.bmcl.2016.01.0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3D-QSAR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quinoxaline 1,4-di-N-oxide derivatives as antituberculosis agents
    作者:Yuanhu Pan、Panpan Li、Shuyu Xie、Yanfei Tao、Dongmei Chen、Menghong Dai、Haihong Hao、Lingli Huang、Yulian Wang、Liye Wang、Zhenli Liu、Zonghui Yuan
    DOI:10.1016/j.bmcl.2016.01.066
    日期:2016.8
    A series of quinoxaline 1,4-di-N-oxide derivatives variously substituted at C-2 position were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in vitro antimycobacterial activity. Seventeen compounds exhibited potential activity (MIC 6.25mug/mL)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 in particular the compounds 3d and 3j having an MIC value of 0.39mug/mL. None of the compounds exhibited cytotoxicity when using an
    合成了一系列在C-2位置被不同取代的喹喔啉1,4-二-N-氧化物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分枝杆菌活性进行了评估。十七种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表现出潜在的活性(MIC 6.25mug / mL),特别是化合物3d和3j的MIC值为0.39mug / mL。在VERO细胞中使用MTT分析时,这些化合物均未显示出细胞毒性。为了进一步研究结构-活性关系,在抗分枝杆菌活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CoMFA(q2 = 0.507,r2 = 0.923)和CoMSIA(q2 = 0.665,r2 = 0.977)模型。这些化合物的3D-QSAR研究可为进一步合理设计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新型喹喔啉1,4-二-N-氧化物提供有用的信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