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4-methoxyphenyl)phthalazin-1-yl]amino}-N-(thiazol-2-yl)benzenesulfon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4-methoxyphenyl)phthalazin-1-yl]amino}-N-(thiazol-2-yl)benzenesulfonamide
英文别名
4-[4-(4-Methoxy-phenyl)-phthalazin-1-ylamino]-N-thiazol-2-yl-benzenesulfonamide;4-[[4-(4-methoxyphenyl)phthalazin-1-yl]amino]-N-(1,3-thiazol-2-yl)benzenesulfonamide
4-{[4-(4-methoxyphenyl)phthalazin-1-yl]amino}-N-(thiazol-2-yl)benzenesulfon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4H19N5O3S2
mdl
MFCD02164255
分子量
489.579
InChiKey
AAQNIDPVFJWWO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4
  • 拓扑面积:
    14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9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氯-4-(4-甲氧基苯基)酞嗪磺胺噻唑乙二醇甲醚 为溶剂, 以84 %的产率得到4-{[4-(4-methoxyphenyl)phthalazin-1-yl]amino}-N-(thiazol-2-yl)benzene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杂芳基(芳基)噻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分子对接研究
    摘要:
    在此,我们报告了新型杂芳基(芳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菌活性评估。该设计基于分子杂交方法。体外评估表明,这些化合物表现出适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3的活性最好,MIC 和 MBC 分别在 0.23–0.7 和 0.47–0.94 mg/mL 范围内。三种化合物(2、3和4)针对三种耐药菌株进行了测试,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 显示出比参考药物氨苄西林更高的潜力。MIC 和 MFC 分别在 0.06-0.47 和 0.11-0.94 mg/mL 范围内时,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更好。观察到化合物9的最佳活性,MIC 为 0.06–0.23 mg/mL,MFC 为 0.11–0.47 mg/mL。根据对接研究,大肠杆菌MurB 酶的预测抑制是化合物抗菌活性的推定机制,而 14a-羊毛甾醇脱甲基酶的抑制可能是其抗真菌活性的机制。
    DOI:
    10.3390/antibiotics111013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ew Heteroaryl(aryl) Thiazole Derivatives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作者:Victor Kartsev、Athina Geronikaki、Alexander Zubenko、Anthi Petrou、Marija Ivanov、Jasmina Glamočlija、Marina Sokovic、Lyudmila Divaeva、Anatolii Morkovnik、Alexander Klimenko
    DOI:10.3390/antibiotics11101337
    日期:——
    Herein, we report the design,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ew heteroaryl (aryl) thiazole derivatives. The design was based on a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approach. The in vitro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these compounds demonstrated moder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e best activity was achieved for compound 3, with MIC and MBC in the range of 0.23–0.7 and 0.47–0.94 mg/mL
    在此,我们报告了新型杂芳基(芳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菌活性评估。该设计基于分子杂交方法。体外评估表明,这些化合物表现出适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3的活性最好,MIC 和 MBC 分别在 0.23–0.7 和 0.47–0.94 mg/mL 范围内。三种化合物(2、3和4)针对三种耐药菌株进行了测试,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 显示出比参考药物氨苄西林更高的潜力。MIC 和 MFC 分别在 0.06-0.47 和 0.11-0.94 mg/mL 范围内时,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更好。观察到化合物9的最佳活性,MIC 为 0.06–0.23 mg/mL,MFC 为 0.11–0.47 mg/mL。根据对接研究,大肠杆菌MurB 酶的预测抑制是化合物抗菌活性的推定机制,而 14a-羊毛甾醇脱甲基酶的抑制可能是其抗真菌活性的机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