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yl-3-{[(E)-(2-nitrophenyl)methylidene]amino}quinazolin-4(3H)-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3-{[(E)-(2-nitrophenyl)methylidene]amino}quinazolin-4(3H)-one
英文别名
2-methyl-3-[(E)-(2-nitrophenyl)methylideneamino]quinazolin-4-one
2-methyl-3-{[(E)-(2-nitrophenyl)methylidene]amino}quinazolin-4(3H)-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12N4O3
mdl
——
分子量
308.296
InChiKey
DAWLTUNHZIHJJJ-LICLKQG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90.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ARQUES A.; MOLINO P.; SOLER A., SYNTHESIS, 1980, NO 9, 702-704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3-氨基-2-甲基-4(3H)喹唑啉酮邻硝基苯甲醛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9%的产率得到2-methyl-3-{[(E)-(2-nitrophenyl)methylidene]amino}quinazolin-4(3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4(3H)-喹唑啉酮衍生的新型Cu(II)配合物的体外抗癌、抗菌和抗氧化活性评价:合成、晶体结构和分子对接研究
    摘要:
    本研究中描述了一系列的Cu的合成(II)的金属络合物(C 1 - C ^ 3)的二齿席夫碱配体(L的1 L - 3)从3-氨基-2-甲基-4(3H缩合反应衍生的)喹唑啉酮与 2-氯苯甲醛、4-溴苯甲醛和 2-硝基苯甲醛。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已在 FT-IR、UV-Visible、1 H-NMR 和质谱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L 3的斜方结构由X射线晶体学分析确定。电脑模拟所有化合物针对各种蛋白质靶标的分析证明在 c-MET 和 VEGFR 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相互作用参数,因此根据对接评分,选择结肠细胞系(HT-29)进行进一步的体外分析,结果揭示与标准药物阿霉素相比,L 3、C 1、C 2和C 3表现出重要的抗癌活性。此外,合成的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大肠杆菌)显示出优异的活性) 但对真菌菌株表现出较差的活性。所有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表明复合物显示出比相应配体更
    DOI:
    10.1016/j.molstruc.2021.13198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valuation of in vitro anticancer, 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new Cu(II) complexes derived from 4(3H)-quinazolinone: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作者:Panchsheela Ubale、Santosh Mokale、Shweta More、Shailesh Waghamare、Vikramsinh More、Nethaji Munirathinam、Suma Dilipkumar、Rajesh Kumar Das、Sahin Reja、Vasant B Helavi、Shiva Prasad Kollur
    DOI:10.1016/j.molstruc.2021.131984
    日期:2022.3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synthesis of a series of Cu(II) metal complexes (C1 - C3) of bidentate Schiff base ligands (L1 - L3) derived from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3-amino-2-methyl-4(3H)quinazolinone with 2-chlorobenzaldehyde, 4-bromobenzaldehyde and 2-nitrobenzaldehyd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synthesized compounds has been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FT-IR, UV-Visible, 1H-NMR and mass
    本研究中描述了一系列的Cu的合成(II)的金属络合物(C 1 - C ^ 3)的二齿席夫碱配体(L的1 L - 3)从3-氨基-2-甲基-4(3H缩合反应衍生的)喹唑啉酮与 2-氯苯甲醛、4-溴苯甲醛和 2-硝基苯甲醛。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已在 FT-IR、UV-Visible、1 H-NMR 和质谱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L 3的斜方结构由X射线晶体学分析确定。电脑模拟所有化合物针对各种蛋白质靶标的分析证明在 c-MET 和 VEGFR 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相互作用参数,因此根据对接评分,选择结肠细胞系(HT-29)进行进一步的体外分析,结果揭示与标准药物阿霉素相比,L 3、C 1、C 2和C 3表现出重要的抗癌活性。此外,合成的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大肠杆菌)显示出优异的活性) 但对真菌菌株表现出较差的活性。所有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表明复合物显示出比相应配体更
  • ARQUES A.; MOLINO P.; SOLER A., SYNTHESIS, 1980, NO 9, 702-704
    作者:ARQUES A.、 MOLINO P.、 SOLER 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