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氧气-18O2 | 32767-18-3

中文名称
氧气-18O2
中文别名
氧18
英文名称
oxygen-18
英文别名
oxygen;18O-oxygen;oxygen-18O218O2;(18)oxygen;dioxygen(18);Oxygen-18O2
氧气-18O2化学式
CAS
32767-18-3
化学式
O2
mdl
——
分子量
36.0
InChiKey
MYMOFIZGZYHOMD-XPULMUK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18 °C(lit.)
  • 沸点:
    −183 °C(lit.)
  • 蒸气密度:
    1.11 (vs air)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应避免与磷、有机材料及细粉末金属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O
  • 危险类别码:
    R8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072 2.2
  • 安全说明:
    S17
  • 危险标志:
    GHS03,GHS04
  • 危险性描述:
    H270,H28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20,P410 + P403
  • 储存条件:
    密封于阴凉处避光保存,容器内充入氮气。

SDS

SDS:c9ae3c30b3fed9db274bfcd00afd3895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Oxygen-18O2 99%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氧化性气体 (类别 1)
压力下气体 (压缩气体)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吸入高浓度氧(超过75摩尔百分比)可引起高氧综合征包括:, 绞痛, 恶心, 头晕, 体温过低, 弱视, 呼吸困难,
心博徐缓, 失去知觉, 死亡, 可能有害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无数据资料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
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
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压缩气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有机材料, 金属粉末磷, 有机材料, 金属粉末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吸入高浓度氧(超过75摩尔百分比)可引起高氧综合征包括:, 绞痛, 恶心, 头晕, 体温过低, 弱视, 呼吸困难,
心博徐缓, 失去知觉, 死亡, 可能有害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072 国际海运危规: 1072 国际空运危规: 1072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OXYGEN, COMPRESSED
国际海运危规: OXYGEN, COMPRESSED
国际空运危规: Oxygen, compressed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2.2 (5.1) 国际海运危规: 2.2 (5.1) 国际空运危规: 2.2 (5.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氧-18是氧的天然同位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学、生物工程、环境学和地质学等领域。它与氢气反应生成重水(D2O),具有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用途

氧-18在放射性制药工业中尤为重要,是生产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关键物质——氟脱氧葡萄糖(FDG)的重要前体。通常情况下,在回旋加速器或线性加速器中,浓缩水(H218O)与氢离子轰击后生成氟-18,随后合成FDG并注射入患者体内进行诊断。此外,当氧-18与氚(氢-3)结合时,还可以制成极重的水——T218O,并主要用作同位素追踪剂。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dioxygen-(16)O 1173018-52-4 O2 32.0
    氧气 oxygen 7782-44-7 O2 31.9988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氧气 oxygen 7782-44-7 O2 31.9988
    —— oxygen 17410-58-1 O2 33.9994
    —— dioxygen-(16)O 1173018-52-4 O2 3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氧气-18O23,5-二叔丁基邻苯醌 、 [Mn2(tris(2-pyridylmethyl)amine)2(μ-O)2](BPh4)2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75h, 生成 重氧水
    参考文献:
    名称:
    A model for the water-oxidation and recovery systems of the oxygen-evolving complex
    摘要:
    我们提出了一个光系统 II(PSII)酶的氧发生复合体(OEC)的水氧化和恢复系统模型。整个系统由两个催化循环构成,以串联反应的方式进行:(i) 水氧化循环使用硝酸铈(IV)铵作为氧化剂,激活二锰复合物进行水氧化,从而释放出一分子 O2;(ii) 恢复循环首先对二锰复合物进行光抑制,然后使用 O2 重新激活锰中心。最终形成的催化水氧化催化剂可以利用自身产生的氧气进行回收。
    DOI:
    10.1039/c3dt52846d
  • 作为产物:
    描述:
    重氧水 在 sodium persulfate 、 tris(2,2'-bipyridyl)ruthenium dichloride 作用下, 生成 氧气-18O2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限制合成磁性CoOx/Co/C杂化催化剂用于光催化水氧化和CO2还原
    摘要: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6CO 2  + 12H 2 O→(CH 2 O) 6  + 6O 2  + 6H 2 O]包含放出氧气的光反应过程和二氧化碳(CO 2 )还原为碳水化合物的暗反应过程,其中对于生命物质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模拟光合作用,需要设计和制造一种双功能催化剂来促进光催化水氧化和CO 2还原性能。在此,合理提出并应用了分子限域合成策略,即双功能CoO x /Co/CT ( T= 700、800和900℃)分子Co-EDTA依次在N 2和空气气氛下热解制备的光催化剂。在所制备的光催化剂中,CoO x /Co/C-800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水氧化活性,氧产率为51.2%。此外,对于CO 2还原反应,该催化剂的CO释放速率为12.6 μmol/h,选择性为75%。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光敏剂和催化剂之间的快速电子转移,这得到了电流密度-电压(jV)、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P
    DOI:
    10.1016/j.cclet.2023.108801
  • 作为试剂:
    描述:
    1,2,3,4-四氢咔唑 在 C25H30N2O2 、 copper(II) sulfate 、 三乙胺 、 zinc(II) iodide 、 氧气-18O2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65 %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四氢咔唑的可调氧化重排
    摘要:
    开发了一种以H 2 O和O 2作为氧源的铜催化四氢咔唑可调节氧化重排反应。因此,获得了高度重要但合成困难的带有环戊基的螺吲哚啉-2-酮和螺吲哚啉-3-酮产物,具有优异的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受1, 2-迁移重排独特途径的启发,还开发了一种高度可控的吲哚羟基化方法,用于构建C3a-羟基亚胺二氢吲哚。
    DOI:
    10.1002/chem.20240129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xidative C–N bond cleavage of (2-pyridylmethyl)amine-based tetradentate supporting ligands in ternary cobalt(<scp>ii</scp>)–carboxylate complexes
    作者:Biswarup Chakraborty、Ivy Ghosh、Rahul Dev Jana、Tapan Kanti Paine
    DOI:10.1039/c9dt04438h
    日期:——
    N1-dimethyl-N2-(pyridine-2-ylmethyl)-ethane-1,2-diamine) is isolated from the final oxidised solution of 3. The modified ligand DPA (or DPEA) is formed via the oxidative C-N bond cleavage of the supporting ligands. Further oxidation of the -CH2- moiety to -C([double bond, length as m-dash]O)- takes pla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PA to HBPCA on the cobalt(ii) centre. Labelling experiments with 18O2 confirm the incorporation
    三种单核钴(ii)-羧酸盐配合物,[(TPA)CoII(苯甲酸酯)] +(1),[(TPA)CoII(苯甲酸酯)] +(2)和[(异-BPMEN)CoII(苯甲酸酯)] + (3)中的N4个配体(TPA =三(2-吡啶基甲基)胺和iso-BPMEN = N1,N1-二甲基-N2,N2-双((吡啶-2-基)甲基)乙烷-1,2-二胺分离)以研究其对双氧的反应性。羧酸盐与金属中心的单齿(η1)结合有利于五配位钴(ii)配合物(1-3)的双氧活化作用。配合物1与双氧缓慢反应,使配位的α-羟基酸(苯甲酸酯)氧化脱羧。2的反应溶液长时间暴露于双氧导致形成[(DPA)CoIII(吡啶甲酸)(苯甲酸酯)] +(4)和[CoIII(BPCA)2] +(5)(DPA = di(2-甲基吡啶胺)和HBPCA =双(2-吡啶基羰基酰胺),而只有[[DPEA)CoIII(吡啶甲酸)(苯甲酸酯)] +(6)(DPEA
  • β-Diketiminate Ligand Backbone Structural Effects on Cu(I)/O<sub>2</sub> Reactivity:  Unique Copper−Superoxo and Bis(μ-oxo) Complexes
    作者:Douglas J. E. Spencer、Nermeen W. Aboelella、Anne M. Reynolds、Patrick L. Holland、William B. Tolman
    DOI:10.1021/ja017820b
    日期:2002.3.1
    features of the Cu(I) and Cu(II) complexes and (b) the course of the oxygenation reactions of the Cu(I) compounds. With the less hindered ligand, a rare example of a neutral bis(μ-oxo)dicopper complex was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its diagnostic spectral features (UV−vis, resonance Raman, EPR) and the stoichiometry of O2 uptake (Cu:O2 = 2:1). In contrast, oxygenation of the Cu(I) complexes supported
    制备了具有相同侧翼 2,6-二异丙基苯基但骨架取代模式不同的 β-二酮亚胺配体的铜 (I) 和 -(II) 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且在低温下 Cu(I) 物种与 O2 的反应为探索。尽管远离配位金属离子,但不同的骨架模式显着影响了配体施加的空间阻碍,正如(a)Cu(I)和Cu(II)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和(b)中的差异所揭示的) Cu(I) 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过程。使用受阻较少的配体,根据其诊断光谱特征(UV-vis、共振拉曼、EPR)和 O2 吸收的化学计量(Cu:O2 = 2:1)。相比之下,
  • Impact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on the Reactivity of Cupric Superoxide Complexes with O−H and C−H Substrates
    作者:Daniel E. Diaz、David A. Quist、Austin E. Herzog、Andrew W. Schaefer、Ioannis Kipouros、Mayukh Bhadra、Edward I. Solomon、Kenneth D. Karlin
    DOI:10.1002/anie.201908471
    日期:2019.12.2
    spectroscopy. The structur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 TMPA)CuII(N3−)]+ azido analogues were compared, and the O2.− reactivity of ligand–CuI complexes when an H‐bonding moiety is replaced by a methyl group was contrasted. A drastic enhancement in the reactivity of the cupric superoxide towards phenolic substrates as well as oxidation of substrates possessing moderate C−H bond‐dissociation energies is observed
    在-135°C和2-温度下研究了带有和不带有二级配位球氢键部分的一系列基于TMPA的铜(I)配合物(TMPA = tris(2-吡啶基甲基)胺)的双氧反应性。甲基四氢呋喃(MeTHF)。H键合的[( TMPA)Cu II(O 2 .-)] +超氧化铜物质的动力学稳定,并通过共振拉曼(r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TMPA)的Cu II(N 3 -)] +叠氮基类似物进行了比较,并且O 2 .-配体的Cu的反应性我比较了当H键部分被甲基取代时的复合物。观察到过氧化铜对酚醛底物的反应性显着增强,以及具有适度C-H键解离能的底物的氧化,与H键合基团的数量和强度相关。
  • Unprecedented Copper(II) Complex with a Topoquinone-like Moiety as a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Mimic for Copper Amine Oxidase: Role of Copper(II) in the Genesis and Amine Oxidase Activity
    作者:Ritambhara Jangir、Mursaleem Ansari、Dhananjayan Kaleeswaran、Gopalan Rajaraman、Mallayan Palaniandavar、Ramaswamy Murugavel
    DOI:10.1021/acscatal.9b02326
    日期:2019.12.6
    Copper amine oxidase (CAO), consisting of the topoquinone (TPQ) cofactor, catalyzes the oxidation of primary amines to aldehyde. We have successfully addressed this issue through isolation of a copper complex which mimics the active-sit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of CAO. This inimitable complex, consisting of two TPQ-like side-arms, formed by ambient aerial oxidation of a precursor Schiff base
    由对苯二酚(TPQ)辅助因子组成的铜胺氧化酶(CAO)催化伯胺氧化为醛。我们已经通过隔离模仿活性部位结构以及CAO功能的铜络合物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独特的络合物由前体席夫碱络合物的环境空气氧化形成,由两个类似TPQ的侧臂组成,是在环境条件下30分钟内将伯苄基胺定量氧化为相应的仲亚胺的最有效的均相催化剂。通过对超强Cu(II)物种的猝灭实验和详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解决了Cu(II)实际参与催化的长期争论。
  • Formation of persulphate from sodium sulphite and molecular oxygen catalysed by H<sub>5</sub>PV<sub>2</sub>Mo<sub>10</sub>O<sub>40</sub>– aerobic epoxidation and hydrolysis
    作者:Amir Rubinstein、Raanan Carmeli、Ronny Neumann
    DOI:10.1039/c4cc06304j
    日期:——
    The H5PV2Mo10O40 polyoxometalate catalysed the electron transfer oxidation of sulphite to yield a sulphite radical, SO3 (-) that upon addition of O2 yielded a peroxosulphate species efficient for the H5PV2Mo10O40 catalysed epoxidation of alkenes. The acidic polyoxometalate further catalysed hydrolysis of the epoxide to give vicinal diols in high yields.
    H5PV2Mo10O40多金属氧酸盐催化亚硫酸盐的电子转移氧化,生成亚硫酸根自由基SO3(-),在添加O2后产生对H5PV2Mo10O40催化的烯烃环氧化有效的过氧硫酸盐类。酸性多金属氧酸盐进一步催化环氧化物的水解,以高收率得到邻位二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