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结晶,熔点为164-175℃。
用途:作为氯噻酮的中间体。
生产方法:通过邻苯二甲酸酐与氯苯在无水三氯化铝的作用下缩合生成2-(对氯苯甲酰基)苯甲酸。随后使用混酸进行硝化并还原,得到2-(3-氨基-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再将后者以亚硝酸钠重氮化,并通过二氧化硫和氯气置换氯原子,最终制得目标产物。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3-(4'-chloro-3'-chlorosulfonylphenyl)phthalide | —— | C14H8Cl2O4S | 343.187 |
2-(3-氨基-4-氯苯甲酰)苯甲酸 | NSC 74496 | 118-04-7 | C14H10ClNO3 | 275.691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2-(4-氯-3-氨基磺酰基苯甲酰基)苯甲酸 | 2-(4-chloro-3-sulfamoyl-benzoyl)-benzoic acid | 5270-74-6 | C14H10ClNO5S | 339.756 |
2-氯-5-(1-氯-1,3-二氢-3-氧代-1-异苯并呋喃基)苯磺酰氯 | 2-chloro-5-(1-chloro-3-oxo-phthalan-1-yl)-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 68592-11-0 | C14H7Cl3O4S | 377.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