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3-[(4-cyanobenzyl)oxy]benzoate | 167569-28-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3-[(4-cyanobenzyl)oxy]benz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3-(4-cyano-phenoxymethyl)-benzoate;Methyl 3-[(4-cyanophenoxy)methyl]benzoate
methyl 3-[(4-cyanobenzyl)oxy]benzoate化学式
CAS
167569-28-0
化学式
C16H13NO3
mdl
——
分子量
267.284
InChiKey
YKNRVMYWKDAGF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46.9±30.0 °C(Predicted)
  • 密度:
    1.2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59.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3-[(4-cyanobenzyl)oxy]benzoate盐酸羟胺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Synergism of a Novel 1,2,4-oxadiazole-containing Derivative with Oxacillin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病原体,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许多感染。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促进了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传播,使寻找抗微生物药物的努力化为泡影。噁二唑杂环代表了用于开发新药物的特权骨架,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生物同位素性能、易于合成和治疗潜力。已经发现了大量含有噁二唑的衍生物作为有效的抗多药耐药MRSA菌株的抗菌剂。在这里,我们研究了一个新的噁二唑化合物库对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株生长的能力。化合物3(4 µM)和12(2 µM)显示出最强的抗菌活性。选择化合物12进行进一步评估,发现其对HaCaT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低至25 µM,对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并能够提高对MRSA的氧氧西林活性。化合物12与氧氧西林的组合值为0.78 μM,氧氧西林为0.06 μg/mL,具有最高的协同作用。FIC指数值为0.396,证实了化合物12和氧氧西林的协同作用。使用化合物12治疗MRSA降低了包括在mec操纵子中的基因的表达。总之,化合物12抑制了MRSA的生长并恢复了氧氧西林的活性,因此在治疗MRSA感染中是一种有前途的化合物。
    DOI:
    10.3390/antibiotics1010125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ergism of a Novel 1,2,4-oxadiazole-containing Derivative with Oxacillin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病原体,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许多感染。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促进了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传播,使寻找抗微生物药物的努力化为泡影。噁二唑杂环代表了用于开发新药物的特权骨架,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生物同位素性能、易于合成和治疗潜力。已经发现了大量含有噁二唑的衍生物作为有效的抗多药耐药MRSA菌株的抗菌剂。在这里,我们研究了一个新的噁二唑化合物库对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株生长的能力。化合物3(4 µM)和12(2 µM)显示出最强的抗菌活性。选择化合物12进行进一步评估,发现其对HaCaT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低至25 µM,对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并能够提高对MRSA的氧氧西林活性。化合物12与氧氧西林的组合值为0.78 μM,氧氧西林为0.06 μg/mL,具有最高的协同作用。FIC指数值为0.396,证实了化合物12和氧氧西林的协同作用。使用化合物12治疗MRSA降低了包括在mec操纵子中的基因的表达。总之,化合物12抑制了MRSA的生长并恢复了氧氧西林的活性,因此在治疗MRSA感染中是一种有前途的化合物。
    DOI:
    10.3390/antibiotics101012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midinophenylpyruvic acid derivatives
    申请人:AJINOMOTO CO. INC
    公开号:US20030109547A1
    公开(公告)日:2003-06-12
    An amidinophenylpyruvic acid derivative of the following formula, analogs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have an excellent antagonistic effect against activated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VII. 1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种氨基苯丙酸衍生物,其类似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有出色的对激活的凝血因子VII的拮抗作用。
  • Process for preparing aryl-iminomethyl-carbamino acid esters
    申请人:——
    公开号:US20010009958A1
    公开(公告)日:2001-07-26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ces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industrial use for preparing compounds of general formula (I) 1 wherein: R 1 denotes a group selected from among methyl, ethyl, propyl, cyclopentyl, cyclohexyl, phenyl, benzyl and —C(Me 2 )phenyl, each of which is optionally mono-, di- or trisubstituted by hydroxy; and, R 2 denotes a group selected from among methyl, ethyl, propyl and benzyl.
    这项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工艺,用于制备一般式(I)1的化合物,其中:R1表示从甲基、乙基、丙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苄基和—C(Me2)苯基中选择的基团,每个基团可以选择性地被羟基单取代、双取代或三取代;R2表示从甲基、乙基、丙基和苄基中选择的基团。
  • AMIDINOPHENYLPYRUVIC ACID DERIVATIVE
    申请人:Ajinomoto Co., Inc.
    公开号:EP1236712A1
    公开(公告)日:2002-09-04
    An amidinophenylpyruvic acid derivative of the following formula, analogs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have an excellent antagonistic effect against activated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VII.
    下式中的脒苯基丙酮酸衍生物、其类似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对活化的凝血因子 VII 有极好的拮抗作用。
  • US06417382B1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US6417382B2
    申请人:——
    公开号:US6417382B2
    公开(公告)日:2002-07-09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