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
溴化氰是一种无色固体,剧毒且容易吸潮。其熔点为50-53℃,沸点为61-62℃,易升华。
溴化氰活化
溴化氰活化法是常用的活化方法之一,主要通过生成亚胺碳酸活性基团与伯氨基(NH₂)反应,生成异脲衍生物。这种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可以与配体结合,且结合量较大。然而,使用溴化氰活化的基质与配体偶联后会生成带有正电荷的异脲衍生物,导致阴离子交换作用和非特异性吸附,从而影响亲和层析的分辨率。此外,由于其不稳定性,在小分子配体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脱落现象。另外,溴化氰本身剧毒且易挥发,操作不便。
亲和纯化的实验——活化琼脂糖类产品
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溴化氰活化和环氧活化方法。溴化氰活化的优点是载量高、反应速度快,但连接处带有正电荷,可能引起阴离子交换作用,并且结合不够牢固。而环氧活化则结合更稳定,非特异性吸附更低,但载量低,反应速度极慢。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CDI(对甲苯磺酰氯)活化的偶联试剂盒产品,这被认为是溴化氰活化的升级版。CDI活化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载量、更快的反应速度以及更强的结合稳定性,且没有非特异性吸附。这些试剂盒配备了合适的缓冲液和耗材,使得操作变得更为简便快捷。
溴化氰毒性
溴化氰与水或水蒸气接触时会释放剧毒、易燃及腐蚀性的溴化氢和氰化氢气体。不纯物质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其快速分解并引起爆炸。吸入溴化氰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致肺水肿甚至死亡。对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口服后会引起口腔和胃的灼伤,可能导致死亡。
燃烧(分解)产物包括氰化氢和溴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氰酸钠,与氨及胺作用生成氨基氰,与醇作用生成三聚氰酸酯。
溴化氰在受热或遇水时会释放剧毒气体,并且遇酸容易引起爆炸。本品不燃,在火场中存在溴化氰的情况下可以用雾状水进行灭火,但需避免水直接接触溴化氰。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含氰化物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并应与酸性废水分开储存以防止氰化氢气体逸出。
用途
类别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剧毒
急性毒性
吸入-小鼠 LCL0: 0.5 克/立方米/10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不燃;遇水、潮气和酸分解产生有毒氢化氢气体及易燃气体溴化氢。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酸类分开储存运输。
灭火剂
雾状水。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氰溴化物-13C | Cyanogen bromide-13C | 70610-98-9 | CBrN | 106.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