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tert-butyl-N-(4-methylphenyl)benzamide | 129488-48-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tert-butyl-N-(4-methylphenyl)benzamide
英文别名
4-(tert-butyl)-N-(p-tolyl)benzamide;4-tert-butyl-benzoic acid p-toluidide;4-tert-Butyl-benzoesaeure-p-toluidid;N-(4-methylphenyl)-4-(1,1-dimethylethyl)-benzamide
4-tert-butyl-N-(4-methylphenyl)benzamide化学式
CAS
129488-48-8
化学式
C18H21NO
mdl
——
分子量
267.371
InChiKey
UHMDTMGHGLDCJ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23-125 °C(Solv: ligroine (8032-32-4))
  • 沸点:
    331.3±31.0 °C(Predicted)
  • 密度:
    1.06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8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24299090

SDS

SDS:bed0fc0014484f84ff037a593193ca6a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tert-butyl-N-(4-methylphenyl)benzamide水杨酰肼 在 polyphosphoric ester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31%的产率得到2-[5-(4-tert-butylphenyl)-4-(4-methylphenyl)-4H-1,2,4-triazol-3-yl]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3,4,5-三芳基取代的1,2,4-三唑的一锅合成新方法
    摘要:
    开发了一种通过酰肼与仲酰胺在多磷酸酯中反应制备3,4,5-三芳基取代的1,2,4-三唑的新方法。该新方法的特点是条件温和且易于合成,包括分离和纯化产物的阶段。另外,通过反合成确认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适合于制备具有酚取代基的1,2,4-三唑,而没有羟基的保护和脱保护步骤。使用新方法,首次获得了5个3,4,5-取代的1,2,4-三唑。
    DOI:
    10.1007/s10593-019-02545-y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叔丁基苯甲酰氯 在 dipotassium peroxodisulf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氘代二甲亚砜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6.0h, 生成 4-tert-butyl-N-(4-methylphenyl)benz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 PhNCO 从 N-(2-氨基苯基)苯甲酰胺合成仲酰胺
    摘要:
    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利用容易获得的N- (2-氨基苯基)苯甲酰胺和异氰酸苯酯合成仲酰胺的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离去基团可以很容易地恢复为羰基化的N-杂环,这在制药应用中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该策略的关键涉及异氰酸苯酯的连续亲核/分子内加成过程,然后进行转酰胺基化。此外,该方案还具有原子经济性、实用性、一锅两步反应以及底物制备简便等特点。
    DOI:
    10.1039/d3nj04995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lladium-Catalyzed Amide Synthesis via Aminocarbonylation of Arylboronic Acids with Nitroarenes
    作者:Jin-Bao Peng、Da Li、Hui-Qing Geng、Xiao-Feng Wu
    DOI:10.1021/acs.orglett.9b01772
    日期:2019.6.21
    A palladium-catalyzed aminocarbonylation of aryl boronic acids with nitroarenes for the synthesis of amides has been developed. A wide range of substrates were well-tolerated and gave the corresponding amides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No external oxidant or reductant was needed in this procedure. This procedure provides a redox-economical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amides.
    已经开发了用硝基芳烃进行钯催化的芳基硼酸的氨基羰基化以合成酰胺。多种底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得到了相应的酰胺。在该程序中不需要外部氧化剂或还原剂。该程序为酰胺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氧化还原经济的方法。
  • Supported-Pd catalyzed tandem approach for N-arylbenzamides synthesis
    作者:Sheetal、Ajay Kumar Sharma、Shaifali、Dhananjay Bhattacherjee、Navneet Sharma、Kousik Giri、Pralay Das
    DOI:10.1016/j.mcat.2021.111948
    日期:2021.11
    Aryl iodides as dual arylating agent for C-terminal from oxalic acid [(CO2H)2] and N-terminal from sodium azide (NaN3) for N-aryl benzamides (Ar-CO-NH-Ar) synthesis is a rare invention which has been attempted successfully under this study. A single step tandem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N-aryl benzamides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bi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aryl iodides with in-situ CO from
    芳基碘作为草酸 [(CO 2 H) 2 ] 的 C 端和叠氮化钠 (NaN 3 ) 的 N端双芳基化剂,用于 N-芳基苯甲酰胺 (Ar-CO-NH-Ar) 合成是一种罕见的在这项研究中已成功尝试的发明。通过使用原位CO 从 (CO 2 H) 2和 NaN 3对芳基碘进行双功能转化,开发了一种用于合成 N-芳基苯甲酰胺的单步串联方法遵循羰基化和叠氮化两种不同的途径。发现聚苯乙烯负载的钯 (Pd@PS) 催化剂非常适合在双层小瓶 (DLV) 系统中在碱、配体和无添加剂条件下进行多米诺反应。此外,使用芳基叠氮化物进一步扩展了相同的方法,用于不对称 N-芳基苯甲酰胺 (Ar-CO-NH-Ar') 合成。此外,还进行了 DFT 研究以支持所提出的机制。
  • Phenylamide -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diese Verbindungen enthaltende Arzneimittel
    申请人: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公开号:EP0358118B1
    公开(公告)日:1994-03-16
  • US5135949A
    申请人:——
    公开号:US5135949A
    公开(公告)日:1992-08-04
  • CN115160096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