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hydroperoxy-1-methylethyl)cyclohexene | 42953-1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hydroperoxy-1-methylethyl)cyclohexene
英文别名
CycHexOOH;(1-Hydroperoxy-1-methylethyl)cyclohexene;1-(1-Hydroperoxy-1-methyl-ethyl)-cyclohexene;1-(2-hydroperoxypropan-2-yl)cyclohexene
1-(1-hydroperoxy-1-methylethyl)cyclohexene化学式
CAS
42953-13-9
化学式
C9H16O2
mdl
——
分子量
156.225
InChiKey
KHWUFTFJBDHJA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39.9±19.0 °C(Predicted)
  • 密度:
    1.03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8
  • 拓扑面积:
    29.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dentification of alkyl radicals derived from an allergenic cyclic tertiary allylic hydroperoxide by combined use of radical trapping and ESR studies
    作者:Elena Giménez Arnau、Laure Haberkorn、Loris Grossi、Jean-Pierre Lepoittevin
    DOI:10.1016/s0040-4020(02)00453-2
    日期:2002.7
    which generated the same allyloxyl radical by in situ photoly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nitrite 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t-BuONO (which also played the role of spin-trap). The formation and trapping of carbon-centered radicals derived from the allyloxyl radical, as well as from the peroxyl radical, are described. The generation of these highly reactive radicals in the epidermis could lead to the formation
    结合自由基捕获和ESR研究,鉴定了源自1-(1-氢过氧-1-甲基乙基)环己烯(一种致敏性环状叔烯丙基氢过氧化物)的烷基。在含有稳定清除剂1,1,3,3-四甲基异吲哚啉-2-基氧基的乙腈水溶液中进行了自由基捕获实验,并用光,热和TPP-Fe 3+作为自由基诱导剂。对氢过氧化物的烯丙醇前体进行了ESR旋阱研究,该前体通过在存在t时形成的相应亚硝酸盐进行原位光解而生成相同的烯丙氧基。-BuONO(也起到了自旋陷阱的作用)。描述了衍生自烯丙氧基和过氧自由基的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的形成和俘获。这些高反应性自由基在表皮中的产生可能导致抗原性结构的形成,这是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机制的第一步。
  • Identification of radical species derived from allergenic 15-hydroperoxyabietic acid and insights into the behaviour of cyclic tertiary allylic hydroperoxides in Fe(II)/Fe(III) systems
    作者:Elena Giménez-Arnau、Laure Haberkorn、Loris Grossi、Jean-Pierre Lepoittevin
    DOI:10.1016/j.tet.2008.04.035
    日期:2008.6
    examined the formation of potential reactive radicals derived from its reaction with light, heat and TPP-Fe 3+ . Trapping with 1,1,3,3-tetramethylisoindolin-2-yloxyl nitroxide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carbon-centred radicals derived from allyloxyl/allylperoxyl radical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hydroperoxide scission. Particular interest was further given to the reactivity with Fe(II)/Fe(III) due to the
    摘要 为了解松香中的主要过敏原 15-氢过氧枞酸的皮肤致敏机制,我们首先研究了其与光、热和 TPP-Fe 3+ 反应产生的潜在活性自由基的形成。用 1,1,3,3-四甲基异吲哚啉-2-基氧基氮氧化物捕获证实了由于氢过氧化物断裂而形成了衍生自烯丙氧基/烯丙氧基自由基的碳中心自由基。由于含血红素的酶的生物学重要性,进一步对与 Fe(II)/Fe(III) 的反应性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使用单环 15-氢过氧枞酸类化合物作为过敏性烯丙基氢过氧化物的模型,我们通过 ESR 自旋捕获技术证明,在有机/水介质中存在 Fe(II)/Fe(III) 时形成的碳和氧中心自由基之间的竞争。我们通过显示通过氯化铁诱导的自由基机制在烯丙基氢过氧化物和 N-乙酰基-半胱氨酸乙酯之间形成加合物的可能性来补充该研究。结果为可能产生可能导致抗原结构形成的高反应性自由基提供了新的知识。
  • Kopecky,K.R. et al.,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78, vol. 56, p. 1114 - 1121
    作者:Kopecky,K.R. et al.
    DOI:——
    日期:——
  • A New, Promising Route to Functionalized 1,2-Dioxetanes
    作者:D. Leclercq、J. -P. Bats、P. Picard、J. Moulines
    DOI:10.1055/s-1982-29942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过甲酸 过氧化氢,1,1-二甲基己基 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 过氧乙酰亚胺酸 辛基过氧化物 环己基过氧化氢化物 特戊基过氧化氢 氯(氢过氧)甲烷 氫過氧化乙基 氢过氧甲基-环己烷 氢过氧环戊烷 氢过氧基甲烷 氢过氧(甲氧基)甲烷 庚基氢过氧化物 叔己基过氧化氢 叔丁基过氧化氢 二氯(氢过氧)甲烷 乙基-(2-氢过氧基丙-2-基)二氮烯 丙基氢过氧化物 丁基氢过氧化物 8a-氢过氧基-2,3,4,4a,5,6,7,8-八氢-1H-萘 5-甲基-2-己基过氧化氢 4-甲氧基-3-(三氟甲基)苯甲基胺 4-氢过氧基-2-戊酮 4-异丙基-1-甲基-2,5-环己二烯-1-基氢过氧化物 4-乙烯基-4-氢过氧基环己烯 4-[(1,1-二甲基乙基)过氧]-1,1,4-三甲基戊基氢过氧化物 3-甲基-3-戊烷基氢过氧化物 3-环己烯基氢过氧化物 3-溴-2-甲基丁烷-2-基过氧化氢 2-过氧化丁酮 2-羟基过氧-2-甲基环己酮 2-癸基过氧化氢 2-环己烯-1-基氢过氧化物 2-氯-1-甲氧基乙基过氧化氢 2-氢过氧基戊烷 2-氢过氧基庚烷 2-氢过氧基丙烷 2-氢过氧基丙-2-基-甲基二氮烯 2-氢过氧-2-甲基丙酸 2-丁基偶氮-2-丙基氢过氧化物 2,5-二甲基正己烷-2,5-二甲羟基过氧化物 2,2-过氧化二氢丙烷 1-甲氧基乙基过氧化氢 1-甲氧基-2-(2-辛氧基-乙氧基)-乙-1-基-过氧化氢 1-甲基环己基过氧化氢 1-氢过氧基-4-甲基戊烷-2-酮 1-氢过氧十五烷 1-氢过氧十一烷 1-氢过氧-1-甲基环戊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