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6-dichloro-N-(3,4,5-tridodecoxyphenyl)-1,3,5-triazin-2-amine | 1020539-3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6-dichloro-N-(3,4,5-tridodecoxyphenyl)-1,3,5-triazin-2-amine
英文别名
——
4,6-dichloro-N-(3,4,5-tridodecoxyphenyl)-1,3,5-triazin-2-amine化学式
CAS
1020539-38-1
化学式
C45H78Cl2N4O3
mdl
——
分子量
794.045
InChiKey
DMFVAKGLHGVTK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4
  • 重原子数:
    54
  • 可旋转键数:
    38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78.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6-dichloro-N-(3,4,5-tridodecoxyphenyl)-1,3,5-triazin-2-amine二正辛胺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490 mg的产率得到2-氯-4-(二辛基氨基)-6-[(3,4,5-三(十二烷氧基)苯基)氨基]-[1,3,5]三嗪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三聚氰胺-氰尿酸酯氢键相互作用的Per双酰亚胺染料超分子聚合物和离散二聚体的形成
    摘要:
    合成了带有亚乙基或三亚甲基作为连接基的三聚氰胺连接的bi双酰亚胺染料(MPBI),并研究了它们通过互补的三氢键与氰尿酸酯的自聚集和共聚集。紫外/可见光研究表明,两种MPBI都通过per核之间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自组装,从而产生具有几乎相同的热稳定性的自聚集体。然而,当加入1当量的氰尿酸酯组分时,所得聚集体的稳定性在两个系统之间显着改变,表明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氢键合的超分子物种。动态光散射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表明,具有乙烯连接基的系统生成了由两个氰尿酸酯分子支持的MPBI离散二聚体,而具有三亚甲基连接基的系统则提供了扩展的超分子聚合物,可分级组织成纳米纤维。这些结果表明,仅改变MPBI组分的连接基团上的碳原子数,就有可能获得独特的超分子物种。用于制造离散的或聚合物的超分子组装体的本策略应适用于其他功能性π-共轭分子。而以三亚甲基接头部分为特征的系统则提供了扩展的超分子聚合物,可
    DOI:
    10.1021/jo800338f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三聚氰胺-氰尿酸酯氢键相互作用的Per双酰亚胺染料超分子聚合物和离散二聚体的形成
    摘要:
    合成了带有亚乙基或三亚甲基作为连接基的三聚氰胺连接的bi双酰亚胺染料(MPBI),并研究了它们通过互补的三氢键与氰尿酸酯的自聚集和共聚集。紫外/可见光研究表明,两种MPBI都通过per核之间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自组装,从而产生具有几乎相同的热稳定性的自聚集体。然而,当加入1当量的氰尿酸酯组分时,所得聚集体的稳定性在两个系统之间显着改变,表明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氢键合的超分子物种。动态光散射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表明,具有乙烯连接基的系统生成了由两个氰尿酸酯分子支持的MPBI离散二聚体,而具有三亚甲基连接基的系统则提供了扩展的超分子聚合物,可分级组织成纳米纤维。这些结果表明,仅改变MPBI组分的连接基团上的碳原子数,就有可能获得独特的超分子物种。用于制造离散的或聚合物的超分子组装体的本策略应适用于其他功能性π-共轭分子。而以三亚甲基接头部分为特征的系统则提供了扩展的超分子聚合物,可
    DOI:
    10.1021/jo800338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ormation of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and Discrete Dimers of Perylene Bisimide Dyes Based on Melamine−Cyanurates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作者:Tomohiro Seki、Shiki Yagai、Takashi Karatsu、Akihide Kitamura
    DOI:10.1021/jo800338f
    日期:2008.5.1
    form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ydrogen-bonded supramolecular species.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ic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system featuring ethylene linker moieties generates a discrete dimer of MPBI supported by two cyanurate molecules, whereas the system featuring trimethylene linker moieties affords extended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hierarchically organizing into nanoscopic
    合成了带有亚乙基或三亚甲基作为连接基的三聚氰胺连接的bi双酰亚胺染料(MPBI),并研究了它们通过互补的三氢键与氰尿酸酯的自聚集和共聚集。紫外/可见光研究表明,两种MPBI都通过per核之间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自组装,从而产生具有几乎相同的热稳定性的自聚集体。然而,当加入1当量的氰尿酸酯组分时,所得聚集体的稳定性在两个系统之间显着改变,表明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氢键合的超分子物种。动态光散射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表明,具有乙烯连接基的系统生成了由两个氰尿酸酯分子支持的MPBI离散二聚体,而具有三亚甲基连接基的系统则提供了扩展的超分子聚合物,可分级组织成纳米纤维。这些结果表明,仅改变MPBI组分的连接基团上的碳原子数,就有可能获得独特的超分子物种。用于制造离散的或聚合物的超分子组装体的本策略应适用于其他功能性π-共轭分子。而以三亚甲基接头部分为特征的系统则提供了扩展的超分子聚合物,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