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氨基-4,7-二氢-5H-噻吩并[2,3-c]吡啶-3,6-二羧酸 6-苄酯3-乙酯 | 1313712-37-6

中文名称
2-氨基-4,7-二氢-5H-噻吩并[2,3-c]吡啶-3,6-二羧酸 6-苄酯3-乙酯
中文别名
2-氨基-4,7-二氢-5H-噻吩并[2,3-c]吡啶-3,6-二羧酸6-苄酯3-乙酯
英文名称
6-benzyl 3-ethyl 2-amino-4,7-dihydrothieno[2,3-c]pyridine-3,6(5H)-di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6-Benzyl 3-ethyl 2-amino-4,5-dihydrothieno[2,3-c]pyridine-3,6(7H)-dicarboxylate;6-O-benzyl 3-O-ethyl 2-amino-5,7-dihydro-4H-thieno[2,3-c]pyridine-3,6-dicarboxylate
2-氨基-4,7-二氢-5H-噻吩并[2,3-c]吡啶-3,6-二羧酸 6-苄酯3-乙酯化学式
CAS
1313712-37-6
化学式
C18H20N2O4S
mdl
——
分子量
360.434
InChiKey
LSHGRHDWNSSUT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72.0±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2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110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499909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64,P271,P280,P302+P352,P304+P340,P305+P351+P338,P312,P362,P403+P233,P501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SDS

SDS:94eca000ca3b8490e6e40b6a76dd72d2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氨基-4,7-二氢-5H-噻吩并[2,3-c]吡啶-3,6-二羧酸 6-苄酯3-乙酯 在 lith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69%的产率得到2-amino-6-((benzyloxy)carbonyl)-4,5,6,7-tetrahydrothieno[2,3-c]pyridine-3-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新型 2-氨基噻吩的合成和评价†
    摘要:
    结核病 (TB) 及其耐药形式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任何其他传染病都多。这一事实强调需要确定治疗结核病的新药。据报道,2-氨基噻吩 (2AT) 可以抑制 Pks13(一种经过验证的抗结核药物靶点)。我们合成了 42 种 2AT 化合物的库。其中,化合物33对结核分枝杆菌( Mtb ) H37R V (MIC = 0.23 μM) 显示出显着的效力,并且对异烟肼、利福平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Mtb菌株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力 (MIC = 0.20–0.44 μM)。化合物33的作用位点推测为 Pks13 或分枝菌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早期酶。这一推论基于化合物33与已知 Pks13 抑制剂的结构相似性,分枝菌酸生物合成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表明该化合物强烈抑制Mtb中所有形式的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总之,这些研究表明33是​​一种有前途的抗结核先导药物,其活性远低于对人类单核细胞的毒性。
    DOI:
    10.1039/c6ob00821f
  • 作为产物:
    描述:
    1-Cbz-4-哌啶酮氰乙酸乙酯1,2,3,4,5,6,7,8-八硫杂环辛烷二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6%的产率得到2-氨基-4,7-二氢-5H-噻吩并[2,3-c]吡啶-3,6-二羧酸 6-苄酯3-乙酯
    参考文献:
    名称:
    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新型 2-氨基噻吩的合成和评价†
    摘要:
    结核病 (TB) 及其耐药形式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任何其他传染病都多。这一事实强调需要确定治疗结核病的新药。据报道,2-氨基噻吩 (2AT) 可以抑制 Pks13(一种经过验证的抗结核药物靶点)。我们合成了 42 种 2AT 化合物的库。其中,化合物33对结核分枝杆菌( Mtb ) H37R V (MIC = 0.23 μM) 显示出显着的效力,并且对异烟肼、利福平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Mtb菌株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力 (MIC = 0.20–0.44 μM)。化合物33的作用位点推测为 Pks13 或分枝菌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早期酶。这一推论基于化合物33与已知 Pks13 抑制剂的结构相似性,分枝菌酸生物合成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表明该化合物强烈抑制Mtb中所有形式的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总之,这些研究表明33是​​一种有前途的抗结核先导药物,其活性远低于对人类单核细胞的毒性。
    DOI:
    10.1039/c6ob00821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ANTI-INFECTIVE 2-AMINOTHIOPHENES<br/>[FR] 2-AMINOTHIOPHÈNES ANTI-INFECTIEUX
    申请人:UNIV TOLEDO
    公开号:WO2017184947A1
    公开(公告)日:2017-10-26
    2-Aminothiophene derivatives, uses of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re described.
    描述了2-噻吩生物、其用途以及制备方法。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