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基取代的
咪唑喹啉是一种有效的荧光框架,有利于构建用于传感和制造新兴电导体的多功能协调网络。在这项工作中,基于Cd(II)的一维(1D)配位聚合物(1D CP),[Cd(glu) 2 ( pbiq ) 2 (H 2 O)] n ( 1 ), [ H 2 glu =
戊二酸和pbiq = 4-(6-(
吡啶-4-基)苯并[4,5]
咪唑[1,2- c ]
喹唑啉)],已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证实了结构。H键和π·π相互作用构建了三维(3D)超分子结构,在
乙腈悬浮液中在416 nm处强烈发射。潜在侵入硝基芳香族化合物 (NAs) 和三
硝基苯酚 (
TNP) 选择性猝灭1的强发射,并且在
TNP 的情况下注意到最高的猝灭。
TNP 的检测限(检测限 (LOD))为 1.51 × 10 –7 M。1的带隙(3.31 eV)可识别半导体行为,并制造出电子器件。电流与电压的相关性(I – V图)揭示了显着的非欧姆电导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