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enethiol | 4299-1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enethiol
英文别名
2-(2-hydroxy-1,1-dimethyl-ethyl)-benzo[d]isothiazol-3-one;2-(1-Hydroxy-2-methylpropan-2-yl)-1,2-benzothiazol-3-one
benzenethiol化学式
CAS
4299-11-0
化学式
C11H13NO2S
mdl
——
分子量
223.296
InChiKey
YNNBOYOFJHZCJ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84.0±44.0 °C(Predicted)
  • 密度:
    1.31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65.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4999090

SDS

SDS:b5f6bf77a20f4b602804a02b57dd78aa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enethiol苯硫酚air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60%的产率得到2,2'-Dithiobis(N-(2,2-dimethylhydroxyethyl)benz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的氧化还原调节:对亚磺酰胺中间体意外形成的仿生研究
    摘要:
    描述了围绕硫和氮原子的空间和电子环境的影响以及非键合 S...O/N 相互作用对酰胺取代苯次磺酸环化反应的作用。通过理论计算详细研究了反应曲线和不同取代基对环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具有邻酰胺取代基的合成硫醇可以作为酰胺和半胱氨酸硫醇基团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的活性位点强制接近的良好模型。然而,源自此类模型的一些次磺酸不能有效模拟蛋白质次磺酸的环化。这主要是由于需要非常高的能量来破坏 SO 键以形成异噻唑烷酮的平面五元环。结果表明,在邻位具有两个取代基-酰胺部分和杂环基团的次磺酸经历快速环化反应以产生相应的次磺酰胺物质。这些研究表明,在苯环的 6 位引入取代基不仅通过促进 -OH 基团和主链 -NH 部分更接近,而且还通过增加硫原子的亲电性来增强环化过程在次磺酸中。
    DOI:
    10.1021/ja070410o
  • 作为产物:
    描述:
    邻氨基苯甲酸氢气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benzenethiol
    参考文献:
    名称: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的氧化还原调节:对亚磺酰胺中间体意外形成的仿生研究
    摘要:
    描述了围绕硫和氮原子的空间和电子环境的影响以及非键合 S...O/N 相互作用对酰胺取代苯次磺酸环化反应的作用。通过理论计算详细研究了反应曲线和不同取代基对环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具有邻酰胺取代基的合成硫醇可以作为酰胺和半胱氨酸硫醇基团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的活性位点强制接近的良好模型。然而,源自此类模型的一些次磺酸不能有效模拟蛋白质次磺酸的环化。这主要是由于需要非常高的能量来破坏 SO 键以形成异噻唑烷酮的平面五元环。结果表明,在邻位具有两个取代基-酰胺部分和杂环基团的次磺酸经历快速环化反应以产生相应的次磺酰胺物质。这些研究表明,在苯环的 6 位引入取代基不仅通过促进 -OH 基团和主链 -NH 部分更接近,而且还通过增加硫原子的亲电性来增强环化过程在次磺酸中。
    DOI:
    10.1021/ja070410o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dox regul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PTP1B): Importance of steric and electronic effects on the unusual cyclization of the sulfenic acid intermediate to a sulfenyl amide
    作者:Bani Kanta Sarma
    DOI:10.1016/j.molstruc.2013.05.044
    日期:2013.9
    phenylsulfenic acids that can induce steric environment and alter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around the sulfenic acid moiety by S⋯N or S⋯O nonbonded interactions destabilize the sulfenic acids by inducing strain in the molecule. This may lead to efficient the cyclization of such sulfenic acids. This model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mino acid residues in the close proximity of the sulfenic acid moiety in PTP1B
    摘要 利用小分子化学模型研究了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通过其次磺酸 (PTP1B-SOH) 异常转化为环状亚磺酰胺中间体的氧化还原调节。这些研究表明,从 H2O2 介导的反应中衍生的次磺酸,邻氨基苯硫酚不能有效地环化为亚磺酰胺,并且可以使用碘甲烷捕获原位产生的次磺酸。理论计算表明,此类次磺酸中最稳定的构象异构体通过 nO → σ*S-OH 轨道相互作用稳定,这迫使 -OH 基团采取与 S⋯O 相互作用的位置反式,导致几乎线性排列O⋯S-O 部分,这可能是这些次磺酸环化成相应的次磺酰胺的速度缓慢的原因。另一方面,邻氨基苯次磺酸 6 位的额外取代基可诱导空间环境并通过 S⋯N 或 S⋯O 非键相互作用改变次磺酸部分周围的电子性质,通过诱导应变来破坏次磺酸的稳定性在分子中。这可导致此类次磺酸的有效环化。该模型研究表明,PTP1B 中次磺酸部分附近的氨基酸残基可能在 PTP1B-SOH
  • FISCHER; HURNI, Arzneimittel-Forschung/Drug Research, 1964, vol. 14, p. 1301 - 1306
    作者:FISCHER、HURNI
    DOI:——
    日期:——
  •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hydroxyalkyl 1,2-benzisothiazol-3(2H) -ones and their thiono analogues
    作者:P Borgna、ML Carmellino、M Natangelo、G Pagani、F Pastoni、M Pregnolato、M Terreni
    DOI:10.1016/s0223-5234(97)89857-1
    日期:1996.1
    N-Hydroxyalkyl derivatives of 1,2-benzisothiazol-3(2H)-one and 1,2-benzisothiazol-3(2H)-thione have been prepared and their antifungal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evaluated. Several compounds were active against selected fungi and Gram-positive microorganisms. Interesting activity was observed against the anaerobic strain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Generally the more active compounds belong to the class of 1,2-benzisothiazol-3(2H)-ones. The retardation matches R(M) of the compounds was also evaluated but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lipophilicity has only a minor effect o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 Redox Regul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PTP1B):  A Biomimetic Study on the Unexpected Formation of a Sulfenyl Amide Intermediate
    作者:Bani Kanta Sarma、Govindasamy Mugesh
    DOI:10.1021/ja070410o
    日期:2007.7.1
    nonbonded S...O/N interactions on the cyclization reactions of amide substituted benzene sulfenic acids are described. The reaction profiles and the role of different substituents on the cyclization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synthetic thiols having ortho-amide substituents may serve as good models for the enforced proximity of the amide and cysteine
    描述了围绕硫和氮原子的空间和电子环境的影响以及非键合 S...O/N 相互作用对酰胺取代苯次磺酸环化反应的作用。通过理论计算详细研究了反应曲线和不同取代基对环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具有邻酰胺取代基的合成硫醇可以作为酰胺和半胱氨酸硫醇基团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 的活性位点强制接近的良好模型。然而,源自此类模型的一些次磺酸不能有效模拟蛋白质次磺酸的环化。这主要是由于需要非常高的能量来破坏 SO 键以形成异噻唑烷酮的平面五元环。结果表明,在邻位具有两个取代基-酰胺部分和杂环基团的次磺酸经历快速环化反应以产生相应的次磺酰胺物质。这些研究表明,在苯环的 6 位引入取代基不仅通过促进 -OH 基团和主链 -NH 部分更接近,而且还通过增加硫原子的亲电性来增强环化过程在次磺酸中。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1-(3-乙基-5-羟基-2(3H)-苯并噻唑基)-2-丙酮 齐拉西酮砜 阳离子蓝NBLH 阳离子荧光黄4GL 锂2-(4-氨基苯基)-5-甲基-1,3-苯并噻唑-7-磺酸酯 铜酸盐(4-),[2-[2-[[2-[3-[[4-氯-6-[乙基[4-[[2-(硫代氧代)乙基]磺酰]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羟基-kO)-5-硫代苯基]二氮烯基-kN2]苯基甲基]二氮烯基-kN1]-4-硫代苯酸根(6-)-kO]-,(1:4)氢,(SP-4-3)- 铜羟基氟化物 钾2-(4-氨基苯基)-5-甲基-1,3-苯并噻唑-7-磺酸酯 钠3-(2-{(Z)-[3-(3-磺酸丙基)-1,3-苯并噻唑-2(3H)-亚基]甲基}[1]苯并噻吩并[2,3-d][1,3]噻唑-3-鎓-3-基)-1-丙烷磺酸酯 邻氯苯骈噻唑酮 西贝奈迪 螺[3H-1,3-苯并噻唑-2,1'-环戊烷] 螺[3H-1,3-苯并噻唑-2,1'-环己烷] 葡萄属英A 草酸;N-[1-[4-(2-苯基乙基)哌嗪-1-基]丙-2-基]-2-丙-2-基氧基-1,3-苯并噻唑-6-胺 苯酰胺,N-2-苯并噻唑基-4-(苯基甲氧基)- 苯酚,3-[[2-(三苯代甲基)-2H-四唑-5-基]甲基]- 苯胺,N-(3-苯基-2(3H)-苯并噻唑亚基)- 苯碳杂氧杂脒,N-1,2-苯并异噻唑-3-基- 苯甲基2-甲基哌啶-1,2-二羧酸酯 苯并噻唑正离子,2-[3-(1,3-二氢-1,3,3-三甲基-2H-吲哚-2-亚基)-1-丙烯-1-基]-3-乙基-,碘化(1:1) 苯并噻唑正离子,2-[(2-乙氧基-2-羰基乙基)硫代]-3-甲基-,溴化 苯并噻唑啉 苯并噻唑-d4 苯并噻唑-6-腈 苯并噻唑-5-羧酸 苯并噻唑-5-硼酸频哪醇酯 苯并噻唑-4-醛 苯并噻唑-4-乙酸 苯并噻唑-2-磺酸钠 苯并噻唑-2-磺酸 苯并噻唑-2-磺酰氟 苯并噻唑-2-甲醛 苯并噻唑-2-甲酸 苯并噻唑-2-甲基甲胺 苯并噻唑-2-基磺酰氯 苯并噻唑-2-基叠氮化物 苯并噻唑-2-基-邻甲苯-胺 苯并噻唑-2-基-己基-胺 苯并噻唑-2-基-(4-氯-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4-氟-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4-乙氧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2-甲氧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2,6-二甲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对甲苯基)甲醇 苯并噻唑-2-乙酸甲酯 苯并噻唑-2-乙腈 苯并噻唑-2(3H)-酮N2-[1-(吡啶-4-基)乙亚基]腙 苯并噻唑-2 - 丙基 苯并噻唑,6-(3-乙基-2-三氮烯基)-2-甲基-(8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