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methylbenzyl)piperazine | 910444-8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methylbenzyl)piperazine
英文别名
2-[(3-methylphenyl)methyl]piperazine
2-(3-methylbenzyl)piperazine化学式
CAS
910444-85-8
化学式
C12H18N2
mdl
MFCD07373207
分子量
190.288
InChiKey
RBJVOJBOYPZNS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10.7±27.0 °C(Predicted)
  • 密度:
    0.985±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24.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methylbenzyl)piperazine盐酸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三乙胺sodium t-butanolate2-二环己基磷-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生成 1,1,1,3,3,3-hexafluoro-2-((4-2-(3-methylbenzyl)-4-(2-thiophenylsulfonyl)-1-piperazinyl)phenyl)-2-propanol hydro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干扰物:1.发现一种用于体内概念验证的新型工具化合物
    摘要:
    葡萄糖激酶的小分子激活剂在临床前模型和人类中均显示出强大的功效。但是,葡萄糖激酶(GK)的过度激活会导致过多的葡萄糖周转,从而导致低血糖症。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副作用,我们选择通过靶向GK的内源性抑制剂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KRP)来调节GK活性。破坏GK-GKRP复合物会导致未结合的胞质GK数量增加,而不会改变酶的固有动力学。本文中,我们报告了通过先前未知的结合口袋有效破坏GK-GKRP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的鉴定。使用基于结构的方法,初始命中的效力提高到提供25(AMG-1694)。在ZDF大鼠中给药25显示出强大的药效作用以及葡萄糖的统计学显着降低。另外,在高血糖或正常大鼠中均未观察到低血糖。
    DOI:
    10.1021/jm4016735
  • 作为产物:
    描述:
    3-(3-methylbenzyl)-2,5-piperazinedion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38%的产率得到2-(3-methylbenzyl)pipe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干扰物:1.发现一种用于体内概念验证的新型工具化合物
    摘要:
    葡萄糖激酶的小分子激活剂在临床前模型和人类中均显示出强大的功效。但是,葡萄糖激酶(GK)的过度激活会导致过多的葡萄糖周转,从而导致低血糖症。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副作用,我们选择通过靶向GK的内源性抑制剂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KRP)来调节GK活性。破坏GK-GKRP复合物会导致未结合的胞质GK数量增加,而不会改变酶的固有动力学。本文中,我们报告了通过先前未知的结合口袋有效破坏GK-GKRP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的鉴定。使用基于结构的方法,初始命中的效力提高到提供25(AMG-1694)。在ZDF大鼠中给药25显示出强大的药效作用以及葡萄糖的统计学显着降低。另外,在高血糖或正常大鼠中均未观察到低血糖。
    DOI:
    10.1021/jm401673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mall Molecule Disruptors of the Glucokinase–Glucokinase Regulatory Protein Interaction: 1. Discovery of a Novel Tool Compound for in Vivo Proof-of-Concept
    作者:Kate S. Ashton、Kristin L. Andrews、Marion C. Bryan、Jie Chen、Kui Chen、Michelle Chen、Samer Chmait、Michael Croghan、Rod Cupples、Christopher Fotsch、Joan Helmering、Steve R. Jordan、Robert J. M. Kurzeja、Klaus Michelsen、Lewis D. Pennington、Steve F. Poon、Glenn Sivits、Gwyneth Van、Steve L. Vonderfecht、Robert C. Wahl、Jiandong Zhang、David J. Lloyd、Clarence Hale、David J. St. Jean
    DOI:10.1021/jm4016735
    日期:2014.1.23
    Small molecule activators of glucokinase have shown robust efficacy in both preclinical models and humans. However, overactivation of glucokinase (GK) can cause excessive glucose turnover, leading to hypoglycemia. To circumvent this adverse side effect, we chose to modulate GK activity by targeting the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GK, glucokinase regulatory protein (GKRP). Disrupting the GK-GKRP complex
    葡萄糖激酶的小分子激活剂在临床前模型和人类中均显示出强大的功效。但是,葡萄糖激酶(GK)的过度激活会导致过多的葡萄糖周转,从而导致低血糖症。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副作用,我们选择通过靶向GK的内源性抑制剂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KRP)来调节GK活性。破坏GK-GKRP复合物会导致未结合的胞质GK数量增加,而不会改变酶的固有动力学。本文中,我们报告了通过先前未知的结合口袋有效破坏GK-GKRP相互作用的化合物的鉴定。使用基于结构的方法,初始命中的效力提高到提供25(AMG-1694)。在ZDF大鼠中给药25显示出强大的药效作用以及葡萄糖的统计学显着降低。另外,在高血糖或正常大鼠中均未观察到低血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