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methyl-(2-naphthalene-2-yl-2-oxo-ethyl)-ammonium bromide | 6936-1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methyl-(2-naphthalene-2-yl-2-oxo-ethyl)-ammonium bromide
英文别名
N,N,N-Trimethyl-2-(naphthalen-2-yl)-2-oxoethan-1-aminium bromide;trimethyl-(2-naphthalen-2-yl-2-oxoethyl)azanium;bromide
trimethyl-(2-naphthalene-2-yl-2-oxo-ethyl)-ammonium bromide化学式
CAS
6936-12-5
化学式
Br*C15H18NO
mdl
——
分子量
308.218
InChiKey
MDQCMUWITRNBNG-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7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SDS

SDS:77884f019edc2b5bcd6c28ffddb11c2d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苯甲醯亞胺酸trimethyl-(2-naphthalene-2-yl-2-oxo-ethyl)-ammonium bromide氧气cae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 copper(l)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49 %的产率得到2,3-bis(naphthalen-2-ylmethanone)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铵盐和邻氨基苯甲酸的[4+1+1]环化反应:2,3-二芳酰喹啉的合成
    摘要:
    开发了铜 (I) 催化方案,用于从非手性铵盐和邻氨基化合物通过 [4+1+1] 成环合成各种 2,3-二芳酰基喹啉。该反应以氯化亚铜为唯一催化剂,具有原料易得、底物范围广、收率好、反应条件简单等特点。
    DOI:
    10.1021/acs.joc.3c02851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代-2-乙酰基萘三甲胺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3%的产率得到trimethyl-(2-naphthalene-2-yl-2-oxo-ethyl)-ammonium bro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在水中使用多环芳香族铵两亲物增溶单壁碳纳米管-设计高性能增溶剂的策略。
    摘要:
    我们描述了可溶解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高性能多环芳族化合物的设计。带有苯基或萘基部分的合成两亲物三甲基-(2-氧代-2-苯基乙基)-溴化铵(1)和三甲基-(2-萘-2-基-2-氧代乙基)溴化铵(2)无法将SWNT溶解/分散在水中。相比之下,虽然增溶能力比三甲基-(2-氧代-2-py-2-py-1)低,但是三甲基-(2-氧代-2-菲咯啉-9-基乙基)-溴化铵(3)增溶了SWNT。 -基-乙基)-溴化铵(4)(在参考文献4a中简要描述了使用4观察到的增溶行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可见/近红外,荧光和近红外光致发光光谱法揭示了4在水中的增溶特性,并将这些结果与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作为增溶剂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化合物4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溶解了所产生的SWNT(原始SWNT)和纯化的SWNT,其溶解能力优于SDS和HTAB。近红外光致发光
    DOI:
    10.1002/chem.2005011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olubilization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using Polycyclic Aromatic Ammonium Amphiphiles in Water—Strategy for th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Solubilizers
    作者:Yasuhiko Tomonari、Hiroto Murakami、Naotoshi Nakashima
    DOI:10.1002/chem.200501176
    日期:2006.5.15
    We describe the desig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with high performance that dissolv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 Synthetic amphiphiles trimethyl-(2-oxo-2-phenylethyl)-ammonium bromide (1) and trimethyl-(2-naphthalen-2-yl-2-oxo-ethyl)-ammonium bromide (2) carrying a phenyl or a naphtyl moiety were not able to dissolve/disperse SWNTs in water. By contrast, trimethyl-(2-oxo-2-phena
    我们描述了可溶解单壁碳纳米管(SWNTs)的高性能多环芳族化合物的设计。带有苯基或萘基部分的合成两亲物三甲基-(2-氧代-2-苯基乙基)-溴化铵(1)和三甲基-(2-萘-2-基-2-氧代乙基)溴化铵(2)无法将SWNT溶解/分散在水中。相比之下,虽然增溶能力比三甲基-(2-氧代-2-py-2-py-1)低,但是三甲基-(2-氧代-2-菲咯啉-9-基乙基)-溴化铵(3)增溶了SWNT。 -基-乙基)-溴化铵(4)(在参考文献4a中简要描述了使用4观察到的增溶行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可见/近红外,荧光和近红外光致发光光谱法揭示了4在水中的增溶特性,并将这些结果与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作为增溶剂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化合物4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溶解了所产生的SWNT(原始SWNT)和纯化的SWNT,其溶解能力优于SDS和HTAB。近红外光致发光
  • 10.1021/acs.joc.3c02851
    作者:Yang, Jia-Cheng、Ma, Cheng-Wei、Liao, Mao-Lin、Li, Ping-Gui、Zou, Liang-Hua
    DOI:10.1021/acs.joc.3c02851
    日期:——
    A copper(I)-catalyzed protocol is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2,3-diaroylquinolines starting from achiral ammonium salts and anthranils through [4+1+1] annulation. Using copper(I) chloride as the sole catalyst, this reaction is featured with easi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s, broad substrate scope, good yields and simple reaction conditions.
    开发了铜 (I) 催化方案,用于从非手性铵盐和邻氨基化合物通过 [4+1+1] 成环合成各种 2,3-二芳酰基喹啉。该反应以氯化亚铜为唯一催化剂,具有原料易得、底物范围广、收率好、反应条件简单等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