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tyrene-d2 | 60052-9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tyrene-d2
英文别名
1,2-Dideuterioethenylbenzene
styrene-d<sub>2</sub>化学式
CAS
60052-92-8
化学式
C8H8
mdl
——
分子量
106.136
InChiKey
PPBRXRYQALVLMV-QDNHWIQ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0-51 °C/25 mmHg(lit.)
  • 密度:
    0.926 g/mL at 25 °C(lit.)
  • 闪点:
    31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乙炔 作用下, 以 氘代甲醇 为溶剂, 29.84 ℃ 、100.0 kPa 条件下, 生成 styrene-d2
    参考文献:
    名称:
    表面配体诱导的氢键网络改变了钯催化剂的半加氢选择性
    摘要:
    调整多相催化剂的金属-配体界面已成为优化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然而,迄今为止,通过有机修饰提高选择性仍然是一个挑战。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制备半胱胺涂层的超薄钯纳米片展示了一种简单的配体修饰。所制备的催化剂在末端炔烃的催化氢化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耐久性,优于大多数先前报道的配体保护的钯催化剂。进一步研究表明,在 H 2作用下,钯界面发生两性离子转变条件,产生刚性氢键网络。这种超出源自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的传统空间效应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催化表面有利于炔烃而不是烯烃的氢化,而不会显着牺牲催化活性。这些结果不仅为表面配位化学提供了独特的空间效应概念,而且为全面提高选择性和活性提供了实际应用。
    DOI:
    10.1021/jacs.3c0095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高效制备苯乙烯类及氘代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云南民族大学
    公开号:CN11160677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制备苯乙烯类化合物和氘代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以苯乙炔类化合物及水或重水为反应原料,以路易斯酸为催化剂,于有机溶剂中在还原剂下反应合成得到目标物苯乙烯化合物或氘代苯乙烯化合物,其反应通式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温和、高效、绿色、制备苯乙烯类化合物和氘代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使用水或重水分别为氢源和氘源,绿色环保;另外本方法简单易操作,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效率高,其中,苯乙烯的产率高达99%,而氘代苯乙烯产率高达99%,且具有高达98%(α)、96%(β)的氘掺入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Inorganic clusters with a [Fe<sub>2</sub>MoOS<sub>3</sub>] core—a functional model for acetylene reduction by nitrogenases
    作者:Koji Yoshimoto、Takeshi Yatabe、Takahiro Matsumoto、Viet-Ha Tran、Andrew Robertson、Hidetaka Nakai、Koichiro Asazawa、Hirohisa Tanaka、Seiji Ogo
    DOI:10.1039/c6dt01655c
    日期:——
    mimic of a part of the FeMoco active centre of nitrogenases. We detail the 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and reactivity of two related, transient hydride-containing inorganic clusters, a dihydride complex and a vinyl monohydride complex, which bear the [Fe2MoOS3] portion of FeMoco. The dihydride complex is capable of reducing acetylene to ethylene via the vinyl monohydride complex. In the reaction cycle,
    我们报告了FeMoco固氮酶活性中心一部分的完全无机模拟的第一个例子。我们详细介绍了两个相关的,含瞬态氢化物的无机簇,二氢化物配合物和乙烯基一氢化物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反应性,它们带有FeMoco的[Fe 2 MoOS 3 ]部分。二氢化物络合物能够通过乙烯基一氢化物络合物将乙炔还原为乙烯。在反应循环中,通过分别从二氢化物或乙烯基一氢化物络合物中还原性除去H 2或乙烯,生成了一种短暂的低价络合物。
  • Reaction of cobalt tetracarbonyl hydride with phenylacetylene
    作者:T.Michael Bockman、John F. Garst、Ferenc Ungváry
    DOI:10.1016/s0022-328x(99)00196-5
    日期:1999.7
    intermediate. However, when phenylacetylene is in large excess, neither ethylbenzene, 2-phenylpropanal, nor styrene is formed in more than trace quantity. Instead, a compound is formed whose spectral properties suggest that it is an alkyl- or acylcobalt carbonyl containing a 1-phenylethenyl group. This compound reacts with HCo(CO)4 to give styrene. CIDNP suggests that the reaction of phenylacetylene with
    在室温下于C 6 H 6或己烷中,在CO气氛下,过量的HCo(CO)4与苯乙炔反应生成乙苯和2-苯基丙醛,这些产物是由苯乙烯的相似反应得到的。该证据和其他证据表明,苯乙烯是一种中间体。但是,当苯乙炔大量过量时,乙苯,2-苯丙醛和苯乙烯都不会以超过痕量的量形成。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一种化合物,其光谱性质表明它是含有1-苯基乙烯基的烷基或酰基钴羰基。该化合物与HCo(CO)4反应生成苯乙烯。CIDNP表明苯乙炔与HCo(CO)4的反应通过自由基对[1-苯基乙烯基··Co(CO)4 ]进行反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