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9,9-dihexylfluorene-2-carbaldehyde | 950202-25-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9,9-dihexylfluorene-2-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9,9-dihexyl-2-formyl-7-(pinacolylborano)fluorene;9,9-Dihexyl-7-(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fluorene-2-carbaldehyde
7-(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2-yl)-9,9-dihexylfluorene-2-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950202-25-2
化学式
C32H45BO3
mdl
——
分子量
488.518
InChiKey
KOZKABSUTYUFR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01
  • 重原子数:
    36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9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低聚芴-C 60和C 60-低聚芴-C 60供体-受体共轭物中的能量转移
    摘要:
    具有末端N-甲基全氟吡咯烷单元的C 60-(F1)n和C 60-(F1)n -C 60(F1 = 9,9-二己基芴-2,7-二基; n = 1-5)衍生物的两个互补系列已通过原位产生的偶氮甲亚胺基化物与过量的C 60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从CHO-(F1)n和CHO-(F1)n -CHO前体合成。在溶液电化学实验中,这些共轭物引起两性氧化还原行为。在N的预期电势下已观察到三个连续的准可逆还原波-甲基全吡咯烷核。对于C 60-(F1)n -C 60系列,每个还原波是两电子过程,在C 60单元之间没有可观察到的相互作用。少聚芴系归因于两个或某些情况下三个不可逆的氧化波。与N-甲基全氟吡咯烷末端相比,这些波随着芴单元数量的增加而发生阴极移位,并且由于共轭末端醛单元发生阳极移位。稳态和时间分辨的光解技术表明,从光激发的低聚芴到接受富勒烯的能量有效地发生了单线态激发态能量转移。
    DOI:
    10.1021/jo070686e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低聚芴-C 60和C 60-低聚芴-C 60供体-受体共轭物中的能量转移
    摘要:
    具有末端N-甲基全氟吡咯烷单元的C 60-(F1)n和C 60-(F1)n -C 60(F1 = 9,9-二己基芴-2,7-二基; n = 1-5)衍生物的两个互补系列已通过原位产生的偶氮甲亚胺基化物与过量的C 60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从CHO-(F1)n和CHO-(F1)n -CHO前体合成。在溶液电化学实验中,这些共轭物引起两性氧化还原行为。在N的预期电势下已观察到三个连续的准可逆还原波-甲基全吡咯烷核。对于C 60-(F1)n -C 60系列,每个还原波是两电子过程,在C 60单元之间没有可观察到的相互作用。少聚芴系归因于两个或某些情况下三个不可逆的氧化波。与N-甲基全氟吡咯烷末端相比,这些波随着芴单元数量的增加而发生阴极移位,并且由于共轭末端醛单元发生阳极移位。稳态和时间分辨的光解技术表明,从光激发的低聚芴到接受富勒烯的能量有效地发生了单线态激发态能量转移。
    DOI:
    10.1021/jo070686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iring Fullerenes and Porphyrins: Supramolecular Wires That Exhibit Charge Transfer Activity
    作者:Florian Wessendorf、Bruno Grimm、Dirk M. Guldi、Andreas Hirsch
    DOI:10.1021/ja101937w
    日期:2010.8.11
    Complementary performed transient absorption studies confirm that electron transfer is indeed the modus operandi in our novel class of electron donor-acceptor nanohybrids, while energy transfer plays, if any, only a minor role. The accordingly formed electron transfer products, that is, one-electron oxidized porphyrins and one-electron reduced fullerenes, are long-lived with lifetimes that reach well
    详细阐述了将具有共同特征、线状特征的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配对的概念,作为实现新型多功能电子供体-受体纳米杂化物的有力手段。重要的变量是微调 (i) 络合强度,(ii) 电子/能量转移行为,以及 (iii) 所得结构的溶解度。特别是,通过汉密尔顿受体/氰尿酸基序的氢键组装的一系列超分子卟啉/富勒烯杂化物已经实现。将上述变量付诸行动,结合常数 (K(ass)),因为它们是从 (1)H NMR 和稳态荧光测定确定的,成功地调整了 10(4)-10( 5) M(-1)。实际上,我们的详细研究证实,后者揭示了对间隔基的性质的依赖性,即对亚苯基-乙炔基、对亚苯基-亚乙烯基、对乙炔基和,以及间隔基的长度。补充进行的瞬态吸收研究证实,电子转移确实是我们新型电子供体 - 受体纳米杂化物的运作方式,而能量转移(如果有的话)只起次要作用。相应形成的电子转移产物,即单电子氧化卟啉和单电子还原富勒烯,寿命长,寿命可
  • Precise Control of Intramolecular Charge-Transport: The Interplay of Distance and Conformational Effects
    作者:Christina Schubert、Mateusz Wielopolski、Lars-Hendrik Mewes、Gustavo de Miguel Rojas、Cornelia van der Pol、Kathryn C. Moss、Martin R. Bryce、Jacques E. Moser、Timothy Clark、Dirk M. Guldi
    DOI:10.1002/chem.201204055
    日期:2013.6.3
    significantly impacts the intramolecular charge‐separation rates, resulting in beta values between βCS 0.08 and 0.19 Å−1. In contrast, charge recombination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electron‐donor–acceptor distance, but not at all on the linker. A value of βCR (0.35±0.01 Å−1) was found for all the systems studied. Oligofluorenes prove, therefore, to be excellent bridges for probing how small structural variations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供体-桥-受体(DB-A)化合物,该化合物由二茂铁(Fc)电子-供体和富勒烯(C 60)电子受体之间的π共轭低(oFL)桥组成。除了改变桥的长度(即单和双生物)以外,还研究了将二茂铁连接到桥的四种不同方式。Fc部分与oFL连接:1)没有任何间隔基直接连接; 2)通过乙炔基键连接; 3)通过亚乙烯基键连接; 4)通过p连接-亚苯基单元。电活性物质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已通过循环伏安法,吸收,荧光和瞬态吸收光谱结合量子化学计算进行了表征。计算结果表明,Fc和oFL单元之间的能量匹配非常接近,这导致了强大的电子耦合。因此,在激发oFL或Fcs时很容易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Fc–oFL–C 60的光激发共轭导致瞬态自由基-离子对状态。Fc和FL桥的连接方式对光物理性质有深远的影响。而分子内电荷分离被发现,而独立于距离的发生,Fc和OFL之间的连接作用(在OFL至少),为瓶颈和显著
  • Determination of the attenuation factor in fluorene-based molecular wires
    作者:Carmen Atienza-Castellanos、Mateusz Wielopolski、Dirk M. Guldi、Cornelia van der Pol、Martin R. Bryce、Salvatore Filippone、Nazario Martín
    DOI:10.1039/b711678k
    日期:——
    Fluorene-based bridges exhibit a molecular wire-like behaviour in C60–wire–exTTF systems with a very low attenuation factor (β = 0.09 Å–1).
    基桥在 C60 线-exTTF 系统中表现出分子线状行为,衰减系数非常低(β = 0.09 Å-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2-N-Fmoc-氨基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2S,4S)-Fmoc-4-三氟甲基吡咯烷-2-羧酸 黎芦碱 鳥胺酸 魏因勒卜链接剂 雷迪帕韦二丙酮合物 雷迪帕韦中间体6 雷迪帕韦 雷迪帕维中间体 雷迪帕维中间体 雷尼托林 锰(2+)二{[乙酰基(9H-芴-2-基)氨基]氧烷负离子} 醋酸丁酸纤维素 达托霉素杂质 赖氨酸杂质4 试剂9,9-Dioctyl-9H-fluoren-2-amine 螺[环戊烷-1,9'-芴] 螺[环庚烷-1,9'-芴] 螺[环己烷-1,9'-芴] 螺[3.3]庚烷-2,6-二-(2',2'',7',7''-四碘螺芴) 螺-(金刚烷-2,9'-芴) 螺(环己烷-1,9'-芴)-3-酮 藜芦托素 荧蒽 反式-2,3-二氢二醇 草甘膦-FMOC 英地卡胺 苯芴醇杂质A 苯甲酸-(芴-9-基-苯基-甲基酯) 苯甲酸-(9-苯基-芴-9-基酯) 苯并[b]芴铯盐 苯并[a]芴酮 苯基芴胺 苯基(9-苯基-9-芴基)甲醇 苯(甲)醛,9H-芴-9-亚基腙 苯(甲)醛,4-羟基-3-甲氧基-,(3-甲基-9H-茚并[2,1-c]吡啶-9-亚基)腙 芴甲氧羰酰胺 芴甲氧羰酰基高苯丙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肌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环己基甘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正亮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环己基甘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Β环己基丙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O-三苯甲基丝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D-正亮氨酸 芴甲氧羰酰基-6-氨基己酸 芴甲氧羰基-高丝氨酸内酯 芴甲氧羰基-缬氨酸-1-13C 芴甲氧羰基-叔丁基二甲基硅-D-丝氨酸 芴甲氧羰基-beta-赖氨酰酸(叔丁氧羰基) 芴甲氧羰基-S-叔丁基-L-半胱氨酸五氟苯基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