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1-萘基)-2-丙炔-1-醇 | 16176-22-0

中文名称
3-(1-萘基)-2-丙炔-1-醇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naphthalene-1-yl)prop-2-yn-1-ol
英文别名
3-(naphthalen-1-yl)prop-2-yn-1-ol;3-(1-naphthyl)-2-propyn-1-ol;3-naphthalen-1-ylprop-2-yn-1-ol
3-(1-萘基)-2-丙炔-1-醇化学式
CAS
16176-22-0
化学式
C13H10O
mdl
——
分子量
182.222
InChiKey
FARRJNMECLDKP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45-50 °C
  • 沸点:
    356.3±25.0 °C(Predicted)
  • 密度:
    1.18±0.1 g/cm3(Predicted)
  • 闪点:
    110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06299090
  • WGK Germany:
    3

SDS

SDS:728eb2afa7c115ebcce313b15ee74119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3-(1-萘基)-2-丙炔-1-醇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3H10O
分子式
: 182.22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热敏感。 对湿度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45 - 50 °C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 110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3.203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长期或反复接触导致个别人过敏反应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1-萘基)-2-丙炔-1-醇咪唑氢气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氯仿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1-碘萘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的 [2,3]- 和 [1,2]- 碘鎓叶立德重排中配体控制的区域发散
    摘要:
    尽管烯丙基叶立德重排对于复杂分子的合成很重要,[2,3]-和[1,2]-重排的催化剂控制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开发了第一个由带有不同配体的铜催化剂控制的碘鎓叶立德的区域发散[2,3]-和[1,2]-重排。在 2,2'-联吡啶配体存在下,重氮酯和烯丙基碘通过 [2,3]-重排途径发生反应。或者,膦配体有利于形成[1,2]-重排产物。以高产率、区域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获得了一系列含有广泛官能团的 α-碘酯。氘标记研究表明区域选择性重排的不同机制。
    DOI:
    10.1021/jacs.6b08624
  • 作为产物:
    描述:
    1-溴代萘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以 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3-(1-萘基)-2-丙炔-1-醇
    参考文献:
    名称:
    双(炔丙基氧基)二硫化物的反应模式:串联重排和环化。
    摘要:
    成功制备了35个取代的双(炔丙基氧基)二硫化物,收率好至极好,发现它们的反应性强烈依赖于反应物的取代方式。它们尤其经历令人惊讶的串联σ重排和环加成。分离出三种迄今未知的产物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全面表征:6,7-二硫代双环[3.1.1]庚烷-2-一6-氧化物衍生物,两种同分异构的1,2-二硫代1,1-二氧化物(α,β-不饱和四双(炔丙基氧基)二硫化物带有α-或γ-烷基取代的炔丙基的二元环硫代磺酸盐,和双(炔丙基氧基)二硫化物的两个异构体2-氧杂5,7-二硫杂双环[2.2.1]庚烷5-氧化物具有α-叔丁基-或α,α-二烷基取代的炔丙基。 σ重排-环加成-取代基的效果-双(炔丙氧基)二硫化物- dithiabicyclic结构-有机硫化学-硫代磺酸酯- VIC -disulfoxides
    DOI:
    10.1055/s-0030-12600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hodium(I)-Catalyzed Carbonyl Allenylation versus Propargylation via Redox Transmetalation Across Tetragonal Tin(II) Oxide
    作者:Moloy Banerjee、Sujit Roy
    DOI:10.1021/ol0493352
    日期:2004.6.1
    [reaction: see text] A reagent combination of beta-SnO and catalytic [Rh(COD)Cl](2) in THF-H(2)O promotes the reaction of propargyl bromides and aldehydes and directs the regioselectivity toward the formation of either allenic alcohols or homopropargylic alcohols. This highly regioselective either/or transformation proceeds via a transmetalation from rhodium to tin, in which metallotropic rearrangement
    [反应:参见文本]β-SnO和催化性[Rh(COD)Cl](2)在THF-H(2)O中的试剂组合可促进炔丙基溴和醛的反应,并指导区域选择性的形成烯丙醇或均丙醇。这种高度区域选择性的或/或转变是通过从铑到锡的过渡金属化进行的,其中炔丙基金属和烯丙基金属之间的金属向重排被阻止。
  •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llenyl Oxindoles and Spirooxindoles by a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Saucy-Marbet Claisen Rearrangement
    作者:Trung Cao、Joshua Deitch、Elizabeth C. Linton、Marisa C. Kozlowski
    DOI:10.1002/anie.201107417
    日期:2012.3.5
    Saucy selection: The first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Saucy–Marbet Claisen rearrangement has been achieved. Palladium(II) (R)‐binap or tBuphox catalysts L*Pd(SbF6)2 were employed to generate allenyl oxindoles or spirolactones bearing a quaternary center with up to 98 % ee.
    Saucy 选择:已经实现了第一个催化、对映选择性 Saucy-Marbet Claisen 重排。钯(II)([R )- BINAP或吨Buphox催化剂L *的Pd(SBF 6)2被用来产生与轴承高达98%的季中心丙二烯基羟吲哚或spirolactones  EE。
  •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3-Allyloxindoles and 3-Allenyloxindoles by Scandium(III)-Catalyzed Claisen Rearrangement Reactions
    作者:Zeng-Wei Lai、Chuan Liu、Hongbin Sun、Shu-Li You
    DOI:10.1002/cjoc.201700486
    日期:2017.10
    Scan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Claisen rearrangement reactions of 2‐allyloxyindoles and 2‐propargyloxyindoles provide a novel approach to diverse 3‐allyloxindoles and 3‐allenyloxindoles in excellent yields (up to 99%) and enantioselectivity (up to 99% ee)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scandium catalyst was derived from Sc(OTf)3 and Pybox ligand.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催化的2-烯丙氧基吲哚和2-炔丙氧基吲哚的不对称克莱森重排反应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以优异的收率(高达99%)和对映选择性(高达ee的99%)对各种3-烯丙氧基吲哚和3-烯丙基氧吲哚进行了反应。 。catalyst催化剂衍生自Sc(OTf)3和Pybox配体。
  • Synthesis of aryl and heterocyclic acetylenes via copper acetylides
    作者:R. E. Atkinson、R. F. Curtis、D. M. Jones、J. A. Taylor
    DOI:10.1039/j39690002173
    日期:——
    Ethynylbenzene (I), 1-ethynylnaphthalene (IX), 2-ethynylthiophen (IV), and 2-ethynyl-5-iodothiophen (XII) have been prepar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iodo-derivatives (V), (VII), (II), and (X), by reaction with copper(I) 3,3-diethoxyprop-1-ynide to give αβ-acetylenic aldehydes, followed by base-catalysed deformylation. Alternatively, copper(I) 3-tetrahydropyranyloxy-prop-1-ynide gave the αβ-acetylenic alcohols (XVIII), (XIX), (XIII), (XX), and (XV), which were oxidised with nickel peroxide and then deformylated, or oxidised in aqueous alkali directly, to the same acetylenes (I), (IX), (IV), (XII), and 5-ethynyl-2,2′-bithienyl (XVII).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eque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terminal ethynyl groups is indicated.
    已通过从相应的碘代衍生物(V)、(VII)、(II)和(X)与铜(I)3,3-二乙氧基丙-1-炔酸酯反应制备了乙炔苯(I)、1-乙炔基萘(IX)、2-乙炔基噻吩(IV)和2-乙炔基-5-碘噻吩(XII),生成αβ-炔醛,然后通过碱催化去甲酰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或者,使用铜(I)3-四氢吡喃氧基-丙-1-炔酸酯可以得到αβ-炔醇(XVIII)、(XIX)、(XIII)、(XX)和(XV),这些醇经过镍过氧化物氧化后进行去甲酰化,或在碱性水溶液中直接氧化,最终得到相同的炔类化合物(I)、(IX)、(IV)、(XII)以及5-乙炔基-2,2′-双噻吩(XVII)。这一系列反应对于端炔基的保护具有应用价值。
  • Magnetic covalent hybrid of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and graphene oxide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support for immobilization of Pd nanoparticles
    作者:Samahe Sadjadi、Masoumeh Malmir、Majid M. Heravi、Fatemeh Ghoreyshi Kahangi
    DOI:10.1016/j.ica.2018.12.048
    日期:2019.3
    Abstract For the first time a magnetic carbon based hybrid catalyst, Pd@g-C3N4-Fe-GO, is prepared through covalent conjugation of magnetic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and graphene oxide followed by incorporation of Pd nanoparticles. First, the formation of the catalyst was confirmed via XRD, TG, BET, TEM, FTIR, ICP and VSM analyses and then its catalytic activity for promoting Suzuki and Sonogashira coupling
    摘要首次通过磁性石墨碳氮化物和氧化石墨烯的共价共轭,然后掺入Pd纳米粒子,制备了磁性碳基杂化催化剂Pd @ g-C3N4-Fe-GO。首先,通过XRD,TG,BET,TEM,FTIR,ICP和VSM分析确认了催化剂的形成,然后研究了其在温和反应条件下促进Suzuki和Sonogashira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为了阐明两种碳材料的杂交是否可以提高催化活性,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对照催化剂(Pd @ g-C3N4-GO,Pd @ g-C3N4-Fe,Pd @ Fe-GO,Pd @ g-C3N4,Pd @ GO和GO / g-C3N4物理混合体)。此外,证实了磁性纳米颗粒在催化性能中的作用。尤其,比较了催化剂和通过两种碳材料的物理杂交制备的对照样品的催化活性,以证实共价共轭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此外,通过哈米特图对对位取代的苯基碘化物的取代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研究,该图揭示了吸电子侧基对CC偶联反应的有益作用。最后,研究了P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