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Chloro-3-pentyl-7-propyl-pyrrolo[1,2-c]pyrimidine | 753470-3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Chloro-3-pentyl-7-propyl-pyrrolo[1,2-c]pyrimidine
英文别名
1-Chloro-3-pentyl-7-propylpyrrolo[1,2-c]pyrimidine
1-Chloro-3-pentyl-7-propyl-pyrrolo[1,2-c]pyrimidine化学式
CAS
753470-37-0
化学式
C15H21ClN2
mdl
——
分子量
264.798
InChiKey
AYVKHWMUABEIH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3
  • 拓扑面积:
    17.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Chloro-3-pentyl-7-propyl-pyrrolo[1,2-c]pyrimidineplatinum(IV) oxide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氢溴酸氢气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N,N-二甲基乙酰胺三乙胺 为溶剂, 20.0~130.0 ℃ 、344.74 kPa 条件下, 反应 42.0h, 生成 (3S,5R,6aS,9S,10aR)-5-Pentyl-3,9-dipropyl-decahydro-dipyrrolo[1,2-a;1',2'-c]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双环异构化还原双炔基嘧啶对(±)-四氢萘啶T6及其类似物的高度非对映选择性
    摘要:
    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短而有效的三环生物碱方法,涉及双炔基嘧啶3a - m的双环异构化-还原。通过二溴嘧啶1的区域选择性顺序Sonogashira偶联反应可轻松制备必要的双炔基嘧啶3a - m。双-炔基嘧啶3a - m通过Cu(I)辅助的双环异构化反应转化为5-6-5三环杂芳族核4a - m。反应逐步进行,这通过分离单热解中间体5得到证实。。5的结构通过2D NMR和独立合成进行分配。在标准条件下5的环异构化得到三环4g,收率89%。双吡咯并嘧啶4d,4g和4i在酸性介质中的PtO 2催化氢化反应提供了稳定的am鎓衍生物11a,11b和11c。用LiAlH 4进一步还原后者,使得(±)-四皂角T6及其类似物具有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全合成。
    DOI:
    10.1021/jo049259g
  • 作为产物:
    描述:
    2-Chloro-4-hex-1-ynyl-6-pentyl-pyrimidin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乙酰胺三乙胺 为溶剂, 以27%的产率得到1-Chloro-3-pentyl-7-propyl-pyrrolo[1,2-c]pyrim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双环异构化还原双炔基嘧啶对(±)-四氢萘啶T6及其类似物的高度非对映选择性
    摘要:
    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短而有效的三环生物碱方法,涉及双炔基嘧啶3a - m的双环异构化-还原。通过二溴嘧啶1的区域选择性顺序Sonogashira偶联反应可轻松制备必要的双炔基嘧啶3a - m。双-炔基嘧啶3a - m通过Cu(I)辅助的双环异构化反应转化为5-6-5三环杂芳族核4a - m。反应逐步进行,这通过分离单热解中间体5得到证实。。5的结构通过2D NMR和独立合成进行分配。在标准条件下5的环异构化得到三环4g,收率89%。双吡咯并嘧啶4d,4g和4i在酸性介质中的PtO 2催化氢化反应提供了稳定的am鎓衍生物11a,11b和11c。用LiAlH 4进一步还原后者,使得(±)-四皂角T6及其类似物具有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全合成。
    DOI:
    10.1021/jo049259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Approach toward (±)-Tetraponerine T6 and Analogues via the Double Cycloisomerization−Reduction of Bis-alkynylpyrimidines
    作者:Joseph T. Kim、Jason Butt、Vladimir Gevorgyan
    DOI:10.1021/jo049259g
    日期:2004.8.1
    A new, short,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ward tricyclic alkaloids, involving the double cycloisomerization−reduction of bis-alkynylpyrimidines 3a−m, has been developed. The requisite bis-alkynylpyrimidines 3a−m were readily prepared via regioselective sequential Sonogashira coupling reactions of dibromopyrimidines 1. Bis-alkynylpyrimidines 3a−m were converted into the 5−6−5 tricyclic heteroaromatic cores
    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短而有效的三环生物碱方法,涉及双炔基嘧啶3a - m的双环异构化-还原。通过二溴嘧啶1的区域选择性顺序Sonogashira偶联反应可轻松制备必要的双炔基嘧啶3a - m。双-炔基嘧啶3a - m通过Cu(I)辅助的双环异构化反应转化为5-6-5三环杂芳族核4a - m。反应逐步进行,这通过分离单热解中间体5得到证实。。5的结构通过2D NMR和独立合成进行分配。在标准条件下5的环异构化得到三环4g,收率89%。双吡咯并嘧啶4d,4g和4i在酸性介质中的PtO 2催化氢化反应提供了稳定的am鎓衍生物11a,11b和11c。用LiAlH 4进一步还原后者,使得(±)-四皂角T6及其类似物具有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全合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R,3S,5R)-5-(4-氨基-7H-吡咯[2,3-D]嘧啶-7-基-2 -(羟甲基)四氢呋喃-3-醇 鲁索替尼 鲁索利尼杂质C 迪高替尼 诺那吡胺 螺[4.4]壬烷-1-酮,6-氨基-,(5S,6S)- 苯酚,2,4-二氯-5-肼-,单盐酸 苯并呋喃,2,3-二氢-3-(1-甲基乙基)- 聚(氧代-1,2-乙二基),a-甲基-w-[[3,4,4,4-四氟-2-[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1,3-二(三氟甲基)-1-丁烯-1-基]氧代]- 维贝格龙 磷酸鲁索替尼 甲基7-(2-甲氧基乙基)-1,3-二甲基-2,4-二羰基-2,3,4,7-四氢-1H-吡咯并[2,3-D]嘧啶-6-羧酸酯 托法替尼杂质28 托法替尼杂质2 托伐替尼杂质T 异丙基2-氨基-4-甲氧基-7h-吡咯并[2,3-d]嘧啶-6-羧酸 巴里替尼杂质5 巴瑞替尼 巴瑞克替尼杂质 巴瑞克替尼中间体3 巴瑞克替尼中间体1 外消旋鲁替替尼-d8 培美酸 吡啶,1-[(2,5-二甲基苯基)甲基]-1,2,3,6-四氢- 吡咯并[1,2-a]嘧啶-3-羧酸 吡咯并[1,2-F]嘧啶-3-甲酸乙酯 吡咯并[1,2-A]嘧啶-6-羧酸 吡咯并[1,2-A]嘧啶-6-甲醛 叔丁基2-氨基-4-氯-5H-吡咯并[3,4-D]嘧啶-6(7H)-羧酸酯 叔丁基-4-氯-2-吗啉代-7H-吡咯并[2,3-D]嘧啶-7-甲酸甲酯 十二烷-1,12-二基二(苯甲基二甲基铵)二氯化 亚乙基,2-氨基-1-(乙酯基<乙氧羰基>)-2-(甲酰基亚氨基)-,(2Z)-(9CI) 二环[2.2.1]庚-5-烯-2-羧酸,丁基酯,(1R,2R,4R)- [4-(1H-吡唑-4-基)-7H-吡咯并[2,3-D]嘧啶-7-基]甲基特戊酸酯 [3-(4-氨基-7H-吡咯并[2,3-d]嘧啶-7-基)环戊基]甲醇 [1-(乙基磺酰基)-3-[4-(7H-吡咯并[2,3-d]嘧啶-4-基)-1H-吡唑-1-基]氮杂环丁烷-3-基]乙腈磷酸盐 S-鲁索替尼 PF-04965842(阿布罗替尼) N-苯基-5H-吡咯并(3,2-d)嘧啶-4-胺 N-苄基-7H-吡咯并[2,3-d]嘧啶-4-胺 N-苄基-5H-吡咯并[3,2-d]嘧啶-4-胺 N-甲基-N-((3S,4S)-4-甲基哌啶-3-基)-7H-吡咯并[2,3-D]嘧啶-4-胺 N-甲基-N-((3R,4R)-4-甲基哌啶-3-基)-7H-吡咯并[2,3-D]嘧啶-4-胺 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4-胺 N-甲基-1-((1R,4R)-4-(甲基(7H吡咯[2,3-D]嘧啶-4-基)氨基)环己基)甲磺酰胺富马酸甲酯 N-(5-溴-4-氯-7H-吡咯并[2,3-d]嘧啶-2-基)-2,2-二甲基-丙酰胺 N-(4-甲氧基苯基)-5H-吡咯并(3,2-d)嘧啶-4-胺 N-(4-氯-7H-吡咯并[2,3-D]嘧啶-2-基)-2,2-二甲基丙酰胺 N-(4-氯-5-碘-7H-吡咯[2,3-D]嘧啶-2-基)-2,2-二甲基丙酰胺 N-(4-氯-5-氰基-7H-吡咯并[2,3-d]嘧啶-2-基)-2,2-二甲基丙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