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u(THT)2BF4 | 188896-6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u(THT)2BF4
英文别名
Gold(1+);thiolane;tetrafluoroborate
Au(THT)<sub>2</sub>BF<sub>4</sub>化学式
CAS
188896-69-7
化学式
BF4*C8H16AuS2
mdl
——
分子量
460.118
InChiKey
JLZPNWHTLKTGE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5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u(THT)2BF4 、 在 2,6-二甲基吡啶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以23%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Chambron, Jean-Claude; Heitz, Valerie; Sauvage, Jean-Pierre,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1997, vol. 21, # 2, p. 237 - 240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tetrahydrothiophene)gold(I) chloride 、 silver tetrafluoroborate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Au(THT)2BF4
    参考文献:
    名称:
    三相明亮发光——合成、光谱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摘要:
    将相相关光致发光 (PL) 测量和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了解分子环境对 PL 特性的影响。在此,使用膦官能化脒盐来合成最近提出的双金属金络合物,其具有不寻常的电荷分离。后者随后被用作金属配体,产生具有 Au-MM-Au“分子线”排列(M=Cu、Ag、Au)的异四金属配合物,具有亲金属相互作用。所有化合物在固态时都显示出明亮的磷光,在环境温度下也是如此。通过在溶液、固态和气相中的比较测量,并与时间相关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行对比,详细研究了分子环境对这些四金属配合物的 PL 的影响。
    DOI:
    10.1002/anie.202110043
  • 作为试剂:
    描述:
    (5Z,10Z,14Z,19Z)-5-(3,5-Di-tert-butyl-phenyl)-2,8,12,18-tetraethyl-3,7,13,17-tetramethyl-15-phenyl-porphyrin 在 2,6-二甲基吡啶Au(THT)2BF4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卟啉的供体-桥-受体系统中三重态的光诱导空穴转移
    摘要:
    已经研究了基于卟啉的供体-桥-受体(DB-B-A)系统中金卟啉(AuP)的三重激发态失活。给出了室温和 80 K 测量的结果。主要目标是研究电子/电子空穴或激发能量是否可以从 3AuP 转移到二聚体中附加的锌卟啉 (ZnP)。由于我们的 DB-B-A 系统中的桥接发色团将 ZnP 和 AuP 部分以 19 A 边对边分开,我们预计直接(通过空间)交换机制对电子或能量转移的贡献不大。这使我们有机会仔细研究桥接发色团如何影响转移反应。结果表明,在由完全共轭的桥接发色团连接的二聚体中,3AuP 的猝灭发生效率很高,而当桥的共轭被破坏时,没有观察到猝灭。我们还观察到 3AuP 的衰变在 t...
    DOI:
    10.1021/jp034120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Gold Porphyrin Linked to Malonate Diamine Platinum Complexes
    作者:Isabelle Toubia、Christophe Nguyen、Stéphane Diring、Lamiaa M. A. Ali、Ludivine Larue、Rabab Aoun、Céline Frochot、Magali Gary-Bobo、Marwan Kobeissi、Fabrice Odobel
    DOI:10.1021/acs.inorgchem.9b01981
    日期:2019.9.16
    metal such as platinum(II). We report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ynthesis of three new bime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 gold(III) porphyrin conjugated to a platinum diamine moiety through malonate bridging to obtain enhanced cytotoxicity from both metals combined with the phototoxicity of the porphyrin. The three complexes differ in the type of diamine ligand around platinum(II): ammonia (NH3), cyclohexanediamine
    最近,金(III)卟啉作为抗癌药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不仅是因为金(III)的稳定性,而且是因为卟啉的功能化以使其与另一种金属如铂(II)桥联。我们在这里首次报道了通过丙二酸桥接合成三种新的含金(III)卟啉与铂二胺部分共轭的双金属化合物,从而从两种金属中获得了增强的细胞毒性以及卟啉的光毒性。三种络合物在铂(II)周围的二胺配体类型上有所不同:氨(NH 3),环己二胺(CyDA)和吡啶基甲胺(Py)。使用活化的丙二酸衍生物与aquadiaminoplatinum(II)配合物进行合成,并通过IR,NMR,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在健康细胞系和癌细胞系,人成纤维细胞(FS-68)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筛选缀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并与相应的Platinum(II)复合物进行比较。在该系列中,环己基二胺(CyDA)衍生物表现出最大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Au(III)/ Pt(II)共轭物比相应的铂配合物的效力高2-5
  • Bright Luminescence in Three Phases—A Combined Synthetic, Spectroscopic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
    作者:Milena Dahlen、Eike H. Hollesen、Max Kehry、Michael T. Gamer、Sergei Lebedkin、Detlef Schooss、Manfred M. Kappes、Wim Klopper、Peter W. Roesky
    DOI:10.1002/anie.202110043
    日期:2021.10.18
    Combining phase-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PL) measurements and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is a powerful approach to help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molecular surroundings on the PL properties. Herein, a phosphine functionalized amidinate was used to synthesize a recently presented bimetallic gold complex, featuring an unusual charge separation. The latter was subsequently used as metalloligand
    将相相关光致发光 (PL) 测量和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了解分子环境对 PL 特性的影响。在此,使用膦官能化脒盐来合成最近提出的双金属金络合物,其具有不寻常的电荷分离。后者随后被用作金属配体,产生具有 Au-MM-Au“分子线”排列(M=Cu、Ag、Au)的异四金属配合物,具有亲金属相互作用。所有化合物在固态时都显示出明亮的磷光,在环境温度下也是如此。通过在溶液、固态和气相中的比较测量,并与时间相关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行对比,详细研究了分子环境对这些四金属配合物的 PL 的影响。
  • Chambron, Jean-Claude; Heitz, Valerie; Sauvage, Jean-Pierre,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1997, vol. 21, # 2, p. 237 - 240
    作者:Chambron, Jean-Claude、Heitz, Valerie、Sauvage, Jean-Pierre
    DOI:——
    日期:——
  • Photoinduced Hole Transfer from the Triplet State in a Porphyrin-Based Donor−Bridge−Acceptor System
    作者:Joakim Andréasson、Gerdenis Kodis、Thomas Ljungdahl、Ana L. Moore、Thomas A. Moore、Devens Gust、Jerker Mårtensson、Bo Albinsson
    DOI:10.1021/jp034120f
    日期:2003.10.1
    excited-state deactivation of a gold porphyrin (AuP) in porphyrin-based donor−bridge−acceptor (D−B−A) systems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from room temperature and 80 K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The primary objectives have been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lectrons/electron holes or excitation energy could be transferred from 3AuP to the appended zinc porphyrin (ZnP) in the dimers. As the bridging chromophores
    已经研究了基于卟啉的供体-桥-受体(DB-B-A)系统中金卟啉(AuP)的三重激发态失活。给出了室温和 80 K 测量的结果。主要目标是研究电子/电子空穴或激发能量是否可以从 3AuP 转移到二聚体中附加的锌卟啉 (ZnP)。由于我们的 DB-B-A 系统中的桥接发色团将 ZnP 和 AuP 部分以 19 A 边对边分开,我们预计直接(通过空间)交换机制对电子或能量转移的贡献不大。这使我们有机会仔细研究桥接发色团如何影响转移反应。结果表明,在由完全共轭的桥接发色团连接的二聚体中,3AuP 的猝灭发生效率很高,而当桥的共轭被破坏时,没有观察到猝灭。我们还观察到 3AuP 的衰变在 t...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苯甲酸,4-(1,3-二噁烷-2-基)- 甲基四氢-2-噻吩羧酸酯 环丁砜 烯丙基-(3-甲基-1,1-二氧代-四氢-1lambda*6*-噻吩-3-基)-胺 氯(四氢噻吩)金(I) 四甲基亚砜 四氢噻吩二醇 四氢噻吩-3-酮 四氢噻吩-3-羧酸-1,1-二氧 四氢噻吩-2,5-二酮 四氢噻吩-1,1-二亚基二胺 四氢噻吩 四氢-噻吩-3-醇 四氢-N-甲基-N-亚硝基-3-噻吩胺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羧酸甲酯 四氢-3-噻吩羧酸 四氢-3-噻吩磺酰氯 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硫醇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甲酰氯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甲腈1,1-二氧化物 四氢-3-噻吩基甲基丙烯酸酯 四氢-3,4-噻吩二胺1,1-二氧化物 四氢-2-噻吩羧酸 四亚甲基-D8砜 噻吩,四氢-2,2,5,5-四甲基- 八氟四氢噻吩 1,1-二氧化物 全氟四氢噻吩 二甲基砜茂烷 二氢-5,5-二甲基噻吩-3(2H)-酮 二氢-2-甲基-3(2H)-噻吩酮 乙基四氢-3-噻吩羧酸酯 Γ--硫代丁内酯 beta-乙基-beta-甲基-硫代丁内酯 alpha-乙基,alpha-甲基-硫代丁内酯 [[[(四氢噻吩1,1-二氧化物)-3-基]亚氨基]二(亚甲基)]二膦酸 [(1,1-二氧代四氢-3-噻吩基)甲基]胺 [(1,1-二氧代-3-四氢噻吩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钾盐 N-烯丙基四氢-3-噻吩胺1,1-二氧化物 N-丁基-N-(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胺盐酸盐 N-(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乙酰胺 N'-(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N,N-二甲基-乙烷-1,2-二胺 7-硫杂双环[2.2.1]庚-5-烯-2-羧酸 5-氧代四氢-2-噻吩羧酸 5-氧代-四氢噻吩-3-羧酸甲酯 5-[(1R,2S,5S)-7-氧代-3-硫杂-6,8-二氮杂双环[3.3.0]辛-2-基]戊酰胺 4a,8alpha-(甲桥硫代甲桥)萘10,10-二氧化物 4-肼基四氢噻吩-3-醇1,1-二氧化物 4-甲基氨基-1,1-二氧代-四氢-1lambda*6*-噻吩-3-醇 4-甲基-3-氧代四氢噻吩 4-溴二氢噻吩-3(2H)-酮 1,1-二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