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溴-3-苯基丙酸甲酯 | 16503-45-0

中文名称
3-溴-3-苯基丙酸甲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rom-3-phenyl-propionsaeure-methylester
英文别名
β-Brom-hydrozimtsaeure-methylester;Methyl 3-bromo-3-phenylpropanoate
3-溴-3-苯基丙酸甲酯化学式
CAS
16503-45-0
化学式
C10H11BrO2
mdl
——
分子量
243.1
InChiKey
YZQQHQOQWYYVB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溴-3-苯基丙酸甲酯二异丁基氢化铝 、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62%的产率得到(3S)-3-azido-3-phenylpropa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硫化物作为离去基团:烷基苯基硫化物的高度立体选择性溴化。
    摘要:
    提出了一种概念上新颖的对重要合成烷基溴的亲核取代方法。使用分子溴(Br2),在异常温和,无酸和无碱的反应条件下,容易获得的仲苄基和叔烷基苯基硫化物转化为相应的溴化物。这种简单的转化可以以高收率和高纯度分离出对消除敏感的苄基β-溴羰基和腈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质子官能团(例如酸和醇)是可以容忍的。通过不对称磺胺-迈克尔加成反应很容易制得的对映体富集的苄基β-磺基酯,可产生相应的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倒置溴化物,在-40°C时达到完全对映体特异性。显着地,报道的苄基β-溴代酯可以在没有消旋作用的情况下在-20°C下长时间保存。一锅法制备90%ee的γ-叠氮基醇(S)-5证明了其合成潜力。NMR研究表明,最初形成了硫化物溴加合物,而该加合物又与假定的经历C-Br键形成的二溴硫丙烷中间体处于平衡状态。
    DOI:
    10.1039/c9sc03560e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CIDNP揭示的甲氧羰基卡宾的反应机理。五、重氮乙酸甲酯与苄醚的热反应
    摘要:
    当重氮乙酸甲酯与二苄基、苄基苯基和苄基乙基醚发生热反应时,会发生插入苄基碳-氧键的过程,分别生成PhCH2CH(OR)CO2CH3(3, R=PhCH2, Ph, and CH3CH2) )。在反应混合物的 1H 和 13C NMR 光谱中观察到由于插入产物 3 引起的强极化信号。Kaptein 规则对 CIDNP 信号的应用表明,通过自由基对 ‾PhCH2··CH(OR)CO2CH3 (2) 的笼式重组形成了 3。还进行了 VPC 产品分析,并检测到自由基对固有的逸出产物甲苯和 ROCH2CO2CH3 (4)。在与苄基乙醚的反应中,4 (R=PhCH2) 没有明显的 CIDNP 产生大约是 4 (R=CH3CH2) 的六倍。没有形成α-苄氧基丁酸甲酯。结果表明乙基比苄基更容易通过非自由基路径裂解。叶立德中间体 (PhCH2)R\overset⊕O–\overset\ominusCHC 的形成
    DOI:
    10.1246/bcsj.49.16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Br–DMPU: The First Aprotic Organic Solution of Hydrogen Bromide
    作者:Zhou Li、Rene Ebule、Jessica Kostyo、Gerald B. Hammond、Bo Xu
    DOI:10.1002/chem.201703457
    日期:2017.9.18
    HBr and DMPU (1,3‐dimethyl‐3,4,5,6‐tetrahydro‐2‐pyrimidinone) form a room‐temperature‐stable complex that provides a mild, effective, and selective hydrobrominating reagent toward alkynes, alkenes, and allenes. HBr–DMPU could also replace other halogenating reagents in the halo‐Prins reaction, ether cleavage, and deoxy‐bromination reactions.
    HBr和DMPU(1,3-二甲基-3,4,5,6-四氢-2-嘧啶酮)形成室温稳定的络合物,为炔烃,烯烃和丙二烯提供温和,有效和选择性的氢溴化试剂。HBr-DMPU还可以取代卤代普林斯反应,醚裂解和脱氧溴化反应中的其他卤化试剂。
  • Ring-opening addition reaction of cyclopropanol derivatives with carbenes
    作者:Akira Oku、Masaharu Iwamoto、Kenji Sanada、Manabu Abe
    DOI:10.1016/s0040-4039(00)60864-x
    日期:1992.11
    Chloro(phenyl)carbene and diphenylcarbene reacted with cyclopropanone hemiacetals, cyclopropanols, and cyclopropanone cyanohydrins to give 4-phenylbutanoic acid derivatives. The mechanism was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homolytic process that the O-H group of cyclopropanols reacted as a formal H donor with carbenes.
    氯(苯基)卡宾和二苯卡宾与环丙烷酮半缩醛,环丙醇和环丙烷酮氰醇反应生成4-苯基丁酸衍生物。根据均相分解过程解释了该机理,其中环丙醇的OH基团作为正式的H供体与碳烯反应。
  • Enantiospecific on-water bromination: a mild and efficient protoco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kyl bromides
    作者:Francesco Alletto、Mauro F. A. Adamo
    DOI:10.1039/d0gc02855j
    日期:——
    Herein we report the first example of an on-water enantiospecific synthesis of alkyl bromides. This procedure allowed the conversion of secondary activated alkyl sulphides to benzylic alkyl bromides, which were obtained in 80–99% yields. The reaction carried out on enantio-pure sulphides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bromides in high yields and enantioselectivity (up to 92% ee; 94% es) at room temperature
    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烷基溴的水对映体特异性合成的第一个例子。该程序允许将次级活化烷基硫化物转化为苄基烷基溴化物,其收率为80-99%。在室温下,对映体纯的硫化物进行的反应以高收率和对映体选择性(最高92%ee; 94%es)提供了相应的溴化物。与在有机介质中运行的类似程序相比,水上条件显着减少了反应时间。所确定的条件不使用溶剂,不需要控制温度,并且产生了易于分离的光滑有机相,可用于数克规模的进一步合成用途,而无需任何有机萃取。因此,
  • Bogert; Marcu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19, vol. 41, p. 97
    作者:Bogert、Marcus
    DOI:——
    日期:——
  • Synthese, eigenschaften und carbonyl-insertions-reaktionen von tetracarbonyleisen(0)-komplexen para-substituierter styrole
    作者:Eckhart K.G. Schmidt、Mehmet Doḡan
    DOI:10.1016/s0022-328x(00)85703-4
    日期:198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