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里介绍的是一种多组分合成策略,它允许对结合治疗剂的靶向细胞摄取和释放进行直接的、基于荧光的监测。具体来说,我们在这里报告了 RGD 肽附加萘酰亚胺 pro-CPT(化合物 1)的设计、合成、光谱表征和初步体外生物学评估。化合物 1 是一种多功能分子,由作为可切割接头的二硫键、作为荧光报告分子的萘酰亚胺部分、作为癌症靶向单元的 RGD 环肽和作为模型活性剂的喜树碱 (CPT) 组成。在 pH 7.4 的水性介质中与游离硫醇反应后,发生二硫化物裂解。这导致游离 CPT 活性剂的释放,以及产生红移荧光发射 (λ(max) = 535 nm)。共聚焦显微实验表明,与 C6 细胞相比,U87 细胞优先吸收 1。在涉及内吞作用抑制剂冈田酸的竞争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吸收是通过 RGD 依赖性内吞作用机制发生的。在 U87 细胞中,活性 CPT 有效载荷在内质网内释放,这是从使用已知内质网选择性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