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chlorophenyl-p-methylphenylmethanol acetate | 1438894-5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chlorophenyl-p-methylphenylmethanol acetate
英文别名
(p-tolyl)(p-chlorophenyl)methanol acetate;(4-chlorophenyl)(p-tolyl)methyl acetate
p-chlorophenyl-p-methylphenylmethanol acetate化学式
CAS
1438894-52-0
化学式
C16H15ClO2
mdl
——
分子量
274.747
InChiKey
OXDBZBXQJGPYI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67.2±32.0 °C(Predicted)
  • 密度:
    1.17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chlorophenyl-p-methylphenylmethanol acetate亚硝酸特丁酯氧气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作用下, 以 1,1,2,2-四氯乙烷 为溶剂, 130.0 ℃ 、300.01 kPa 条件下, 反应 6.0h, 以96%的产率得到4-氯-4-甲基苯甲酮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在有机溶剂中,以二芳基甲醇的酯类衍生物为反应底物,以DDQ和TBN为催化剂,以氧气为氧化剂,在氧气压力0.1~0.4MPa、温度110~140℃的条件下反应1~12h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所述反应底物二芳基甲醇的酯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V)、(VI)、(VII)或(VIII)所示,一一对应得到的产物结构式如式(I)、(II)、(III)或(IV)所示;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且环境友好;。
    公开号:
    CN104987273B
  • 作为产物:
    描述:
    1-氯-4-[(4-甲基苯基)甲基]苯溶剂黄146亚硝酸特丁酯氧气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100.0 ℃ 、100.0 kPa 条件下, 反应 8.0h, 以88%的产率得到p-chlorophenyl-p-methylphenylmethanol 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DDQ和亚硝酸叔丁酯催化的C(sp3)–H与羧酸的无金属好氧氧化C–O偶联
    摘要:
    苄基C(sp 3)-H键与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和亚硝酸叔丁酯催化的羧酸之间的无金属好氧氧化交叉偶联反应具有已开发。该方案为获得二芳基甲醇酯和邻苯二甲酸酯提供了温和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将其视为氧化C–O耦合中绿色化学的典型示例。
    DOI:
    10.1002/ejoc.2019007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公开号:CN105037115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原料二芳基甲醇酯类生物DDQ,加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并加热至110~140℃反应0.5~12h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二芳基甲酮类化合物;所述原料二芳基甲醇酯类生物的结构式如式(V)、(VI)、(VII)或(VIII)所示,一一对应得到的产物结构式如式(I)、(II)、(III)或(IV)所示;本发明操作简便安全,反应条件温和,产物选择性高;
  • DDQ-Catalyzed Oxidative CO Coupling Of sp<sup>3</sup>CH Bonds With Carboxylic Acids
    作者:Hong Yi、Qiang Liu、Jie Liu、Ziqi Zeng、Yuhong Yang、Aiwen Lei
    DOI:10.1002/cssc.201200458
    日期:2012.11
    catalytic amounts of DDQ combined with MnO2 as oxidant, an efficient oxidative CO coupling of benzylic sp3 CH bonds with carboxylic acids affords a series of carboxylic esters in 70–98 % yields. A wide range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various carboxylic acids are tolerated. The reaction involves both CH functionalization and CO bond formation.
    DA-DDY,DDQ:通过使用DDQ催化量的MnO与组合2作为氧化剂,一种高效氧化Ç 的O苄SP耦合3 Ç  H键与羧酸得到在70-98%的收率一系列羧酸酯。宽泛的官能团和各种羧酸是可以容忍的。该反应涉及既Ç  ħ官能和C  O键的形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