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3-[N-(S)-(p-toluenesulfonyl)-p-toluenesulfonimidoyl]aminocyclohex-1-en-1-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 1396021-75-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3-[N-(S)-(p-toluenesulfonyl)-p-toluenesulfonimidoyl]aminocyclohex-1-en-1-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英文别名
——
(R)-3-[N-(S)-(p-toluenesulfonyl)-p-toluenesulfonimidoyl]aminocyclohex-1-en-1-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化学式
CAS
1396021-75-2
化学式
C21H23F3N2O6S3
mdl
——
分子量
552.617
InChiKey
SXRNREBWNHISOO-JSRFKQP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3
  • 重原子数:
    35.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118.9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1S)-amino(4-tolyl)oxido-λ4-sulfanylidene]tosylamide1-环状己烯三氟甲烷磺酸 在 Rh2(S-nta)4二(叔丁基羰基氧基)碘苯 作用下, 以 甲醇1,1,2,2-四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66.667%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应用催化C(sp3)-H胺化反应短不对称合成八氢吲哚衍生物
    摘要:
    根据 3-4 步序列报道了八氢吲哚衍生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该策略依赖于我们之前开发的催化不对称 C(sp3)-H 胺化反应。将其应用于环状烯醇三氟甲磺酸酯以良好的产率和立体选择性提供烯丙胺。然后,C-H 官能化步骤之后是 Heck 偶联反应、Mitsunobu 反应和最终的分子内环加成反应,从而以高达 69% 的总产率分离出预期的杂环化合物。此外,分子间 C(sp3)-H 胺化反应中引入的手性允许控制分子内环加成反应中产生的其他三个立体中心的构型。
    DOI:
    10.1002/ejoc.20130117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termolecular C–H Amination of Complex Molecules: Insights into the Factors Governing the Selectivity
    作者:Camille Lescot、Benjamin Darses、Florence Collet、Pascal Retailleau、Philippe Dauban
    DOI:10.1021/jo301563j
    日期:2012.9.7
    appropriate tether securing intramolecular addition of the nitrene, the intermolecular C–H amination remains much less predictable. This study aims at addressing this issue by capitalizing on an efficient stereoselective nitrene transfer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a chiral aminating agent 1 with a chiral rhodium catalyst 2. Allylic C–H amination of terpenes and enol ethers occurs with excellent yields as well
    过渡属催化的氮杂胺插入导致的C–H胺化反应可将C–H直接转化为C–N键。考虑到有机化合物中C–H键的普遍存在,这种方法提出了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的问题,随着底物复杂性的提高,这一挑战性目标甚至更加难以解决。通过使用适当的系链确保在分子内添加氮烯可以实现出色的区域控制,而分子间CH胺化仍很难预测。这项研究旨在通过利用涉及手性胺化剂1和手性催化剂2的结合的有效立体选择性腈转移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空间和电子因素的结合,萜烯和烯醇醚的烯丙基CH化反应具有极高的收率,以及很高的区域选择性,化学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烯丙基CH键与π键的结合将解释对环状底物观察到的化学选择性。以化学计量的量使用的烷烃也可以有效地官能化,并且对三级赤道CH键具有网络偏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性可以通过空间和超共轭作用来合理化。因此,这项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可以更好地预测复杂分子的C–H胺化位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