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bromophenyl)-2-(4-tert-butyl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 1353558-0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bromophenyl)-2-(4-tert-butyl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英文别名
1-(4-bromophenyl)-2-(4-tert-butyl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1-(4-bromophenyl)-2-(4-tert-butyl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化学式
CAS
1353558-07-2
化学式
C31H25BrN2
mdl
——
分子量
505.457
InChiKey
FXCCXTIWHZCQM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06
  • 重原子数:
    34.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17.8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机制的有机蓝 光小分子及其应用
    摘要:
    一类基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机制的菲并咪唑—蒽衍生物的蓝色荧光小分子及其在制备高效率非掺杂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菲醌出发一锅法制备菲并咪唑原料及利用Suzuki偶联将菲并咪唑与蒽连接制备得到。菲并咪唑和蒽基团通过合适的方式连接,有效通过三线态—三线态湮灭利用三线态激子发光,并引入氰基增强分子间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效率,提升器件整体性能。本发明中非掺杂蓝光器件在亮度为1000cd m‑2时外量子效率为9.44%,效率滚降小,开启电压低,在高亮度下实现高效率,为蓝光器件国际领先水平。本发明的化合物对于填补目前高效率非掺杂蓝光器件这一空白有重要意义,在全色显示和白光照明中有重要应用前景。
    公开号:
    CN107879984B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叔丁基苯甲醛菲醌4-溴苯胺 在 ammonium acetat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85%的产率得到1-(4-bromophenyl)-2-(4-tert-butyl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并咪唑衍生物可作为未掺杂的深蓝色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射器†
    摘要:
    已合成,表征了一系列具有N-1和C-2位置修饰的菲并咪唑衍生物,并将其用作有机发光器件(OLED)中的非掺杂发射极。这些化合物在固态粉末状态下显示出高达87.51%的高荧光量子产率,以及良好的热和成膜性能。通过X射线晶体学测定2N-PI,1N-BPI和2N-API的晶体结构。研究了材料的光电性能,能级和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材料的荧光性质与二面角和部分置换位置有关。N-1-咪唑修饰(例如:2N-API)有利于深蓝色发射,尽管其量子产率相对较低,但显示出与C-2-咪唑衍生物相当的器件效率(例如:2N-BPI)。
    DOI:
    10.1039/c6ra13605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类基于S,S-二氧-二苯并噻吩和菲并咪唑的小分子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11320615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S‑二氧‑二苯并噻吩咪唑的小分子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本发明以咪唑为给体单元,S,S‑二氧‑二苯并噻吩为受体单元,构筑新型的给受体型蓝色荧光分子。这种分子具有兼具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宽带隙、高荧光量子产率、强电子亲和势、高电子迁移率和咪唑大共轭刚性结构、双极性传输的特点。这类分子具有不对称结构,可以抑制分子聚集,减少激子淬灭。此外,可以通过改变两种单元的连接位点,调节其发射光谱。可用于制备不同发射波长的高效率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High Efficiency Nondoped Deep-Blu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Based on Imidazole-π-triphenylamine Derivatives
    作者:Ying Zhang、Shiu-Lun Lai、Qing-Xiao Tong、Ming-Fai Lo、Tsz-Wai Ng、Mei-Yee Chan、Zhi-Chun Wen、Jun He、Kc-Sham Jeff、Xiang-Lin Tang、Wei-Min Liu、Chi-Chiu Ko、Peng-Fei Wang、Chun-Sing Lee
    DOI:10.1021/cm201789u
    日期:2012.1.10
    High-performance deep-blue emitting phenanthroimidazole derivatives with a structure of donor-linker-acceptor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using different linkers and different linking positions, four deep-blue emitters were obtained and used as emitters or bifunctional hole-transporting emitters in OLEDs. Such devices show low turn-on voltages (as low as 2.8 V), high efficiency (2.63 cd/A, 2.53 lm/W, 3.08%), little efficiency roll-off at high current densities, and stable deep-blue emissions with CIEy < 0.10. Performances are among the best comparing to recently reported deep-blue emitting devices with similar structur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henanthroimidazole and the donor-linker-acceptor structure can be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high performance deep-blue emitters in particular for lighting application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