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3-azidopropyl)amine | 1313375-4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3-azidopropyl)amine
英文别名
3-azido-N-(3-azidopropyl)propan-1-amine
bis(3-azidopropyl)amine化学式
CAS
1313375-40-4
化学式
C6H13N7
mdl
——
分子量
183.216
InChiKey
KYNFHJSJGFPAS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40.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3-azidopropyl)amine1,3,5-苯三甲酰氯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4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结合拟态和多价策略设计有效的细菌凝集素抑制剂
    摘要:
    作为针对来自动物,细菌和植物凝集素的半乳糖苷结合蛋白的有效和选择性配体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对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描述,该研究涉及一系列原始β- C-吡喃半乳糖苷模拟物的合成和结合评估。通过Cu 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CuAAc),还实现了在各种树突状支架上部分优化的候选物的多价呈现。基于等温滴定量热法(ITC)的生物物理研究已经表明在低微摩尔范围内的解离常数为最佳优化单价缀合物(ķ d = 37μ中号)。因此,结果证实了稳定的C-半乳糖苷可能代表了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PA-IL凝集素(Lec A)的天然α-连接寡糖抑制剂的有效合成糖模拟物。对于三价,六价和九价衍生物,还观察到糖缀合物亲和力的惊人增强,其中最有力的解离常数低于500 n M,与β- D相比,亲和力增加了400倍。-Gal- Ø‐我用作参考。为了加深我们对识别过程中涉及的最佳糖模拟物结合模式的理解,已进行了分子建模研究,对
    DOI:
    10.1002/chem.201003402
  • 作为产物:
    描述:
    3,3'-二氨基二丙基胺copper(ll) sulfate pentahydratetriflic azide碳酸氢钠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40%的产率得到bis(3-azidoprop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结合拟态和多价策略设计有效的细菌凝集素抑制剂
    摘要:
    作为针对来自动物,细菌和植物凝集素的半乳糖苷结合蛋白的有效和选择性配体设计工作的一部分,对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描述,该研究涉及一系列原始β- C-吡喃半乳糖苷模拟物的合成和结合评估。通过Cu 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CuAAc),还实现了在各种树突状支架上部分优化的候选物的多价呈现。基于等温滴定量热法(ITC)的生物物理研究已经表明在低微摩尔范围内的解离常数为最佳优化单价缀合物(ķ d = 37μ中号)。因此,结果证实了稳定的C-半乳糖苷可能代表了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PA-IL凝集素(Lec A)的天然α-连接寡糖抑制剂的有效合成糖模拟物。对于三价,六价和九价衍生物,还观察到糖缀合物亲和力的惊人增强,其中最有力的解离常数低于500 n M,与β- D相比,亲和力增加了400倍。-Gal- Ø‐我用作参考。为了加深我们对识别过程中涉及的最佳糖模拟物结合模式的理解,已进行了分子建模研究,对
    DOI:
    10.1002/chem.20100340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of Aminopolymer Structure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CO<sub>2</sub> Sorbents: Poly(propylenimine) vs Poly(ethylenimine)
    作者:Simon H. Pang、Li-Chen Lee、Miles A. Sakwa-Novak、Ryan P. Lively、Christopher W. Jones
    DOI:10.1021/jacs.7b00235
    日期:2017.3.15
    materials for direct CO2 capture from air have often focused on the prototypical poly(ethylenimine) (PEI) as the aminopolymer. However, it is known that PEI will oxidatively degrad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is degradation has been ascribed to the presence of secondary amines, which, when oxidized, lose their CO2 capture capacity. Here, we demonstrate the use of small molecule poly(propylenimine)
    用于直接从空气中捕获 CO2基聚合物/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作为基聚合物的原型聚(乙烯亚胺)(PEI)上。然而,众所周知,PEI 在升高的温度下会氧化降解。这种降解归因于仲胺的存在,仲胺在氧化时会失去其 捕获能力。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在二氧化硅支持的线性和树枝状结构中使用小分子聚(丙烯亚胺)(PPI)作为直接从空气中捕获 的吸附材料。无论胺负载或基聚合物结构如何,发现 PPI 基吸附剂比 PEI 基吸附剂更有效地捕获 。此外,发现 PPI 比 PEI 更耐氧化降解,即使含有仲胺,如 FTIR、NMR、和 ESI-MS 研究。这些结果表明,由于对吸附剂再生条件的耐受性增加,基于 PPI 的 吸附剂可能允许更长的吸附剂工作寿命,并表明仲胺的存在可能并不意味着所有基聚合物都会氧化降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