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ethyl hexadecylmethylmalonate | 52303-6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ethyl hexadecylmethylmalonate
英文别名
hexadecyl-methyl-malonic acid diethyl ester;Hexadecyl-methyl-malonsaeure-diaethylester;hexadecylmethyl diethylmalonate;diethyl 2-hexadecyl-2-methylpropanedioate
diethyl hexadecylmethylmalonate化学式
CAS
52303-65-8
化学式
C24H46O4
mdl
——
分子量
398.627
InChiKey
LULFBEYMQTZHD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99
  • 重原子数:
    28.0
  • 可旋转键数:
    19.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2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Lithium-selective, lipophilic, small-ring bis(crown ethers)
    摘要:
    DOI:
    10.1021/jo00388a057
  • 作为产物:
    描述:
    甲基丙二酸二乙酯溴代十六烷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35%的产率得到diethyl hexadecylmethylmal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a tetraamido macrocycle ligand from a novel diamidodiol
    摘要:
    一种新的二酰胺二醇物质及其制备方法。示例的二酰胺二醇的化学式为C15H30N2O4,通过将一定量的2-氨基-2-甲基-1-丙醇与二取代马来酰二氯化物(即二乙基马来酰二氯化物)在乙酸乙酯溶剂中反应制备而成。通过氧化二酰胺二醇形成二酸,然后使用已知的程序将二酸与芳香族二胺(例如1,2-二氨基苯)偶联,制备四酰胺大环。
    公开号:
    US06384279B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Action of Sodium Cyanide on 1,3-Dibromo-1,3-dibenzoylpropane
    作者:Reynold C. Fuson、J. R. Little、Gail Miller
    DOI:10.1021/ja01277a031
    日期:1938.10
  • Buu-Hoi; Cagniant,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 1943, vol. <5> 10, p. 477,482
    作者:Buu-Hoi、Cagniant
    DOI:——
    日期:——
  • Schneider; Spielm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42, vol. 142, p. 348,353
    作者:Schneider、Spielman
    DOI:——
    日期:——
  • Weitzel; Wojahn, Hoppe-Seyler's Zeitschrift fur Physiologische Chemie, 1950, vol. 285, p. 220,224, 226
    作者:Weitzel、Wojahn
    DOI:——
    日期:——
  • PUGIA M. J.; KNUDSEN B. E.; BARTSCH R. A., J. ORG. CHEM., 52,(1987) N 12, 2617-2619
    作者:PUGIA M. J.、 KNUDSEN B. E.、 BARTSCH R. 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