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so-[4-(methoxycarbonyl)butyl]dipyrromethane | 676593-8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so-[4-(methoxycarbonyl)butyl]dipyrromethane
英文别名
5-(4-methoxycarbonylbutyl)dipyrromethane
meso-[4-(methoxycarbonyl)butyl]dipyrromethane化学式
CAS
676593-80-9
化学式
C15H20N2O2
mdl
——
分子量
260.336
InChiKey
IADZNYQTCBOFS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1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57.88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正辛醛1-甲基-1H-咪唑-2-甲醛meso-[4-(methoxycarbonyl)butyl]dipyrromethane三氟乙酸四氯苯醌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以7%的产率得到5,15-bis[4-(methoxycarbonyl)butyl]-10-heptyl-20-(1-methyl-2-imidazolyl)porphyrin
    参考文献:
    名称:
    配位有组织的滑动面卟啉二聚体的共价连接
    摘要:
    5,15-his[2-(烯丙氧基羰基)乙基]-和双[3-(烯丙氧基(丙基)-20-(1-甲基-2-咪唑基)卟啉锌)的配位组织卟啉二聚体通过分子内烯烃共价连接复分解反应以极好的收率 (93-98%)。发现分子内复分解反应的收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5 和 15 位取代基的分子长度。引入更长的 3-(烯丙氧基羰基)丙基和 4- (烯丙氧基羰基)丁基取代基使共价连接反应的产率分别急剧下降至 26% 和 16%。即使溶解在像吡啶这样的极性溶剂中,共价连接的二聚体仍保持其配位结构。
    DOI:
    10.1246/bcsj.77.365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咯6-氧代己酸甲酯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以46%的产率得到meso-[4-(methoxycarbonyl)butyl]dipyrrom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配位有组织的滑动面卟啉二聚体的共价连接
    摘要:
    5,15-his[2-(烯丙氧基羰基)乙基]-和双[3-(烯丙氧基(丙基)-20-(1-甲基-2-咪唑基)卟啉锌)的配位组织卟啉二聚体通过分子内烯烃共价连接复分解反应以极好的收率 (93-98%)。发现分子内复分解反应的收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5 和 15 位取代基的分子长度。引入更长的 3-(烯丙氧基羰基)丙基和 4- (烯丙氧基羰基)丁基取代基使共价连接反应的产率分别急剧下降至 26% 和 16%。即使溶解在像吡啶这样的极性溶剂中,共价连接的二聚体仍保持其配位结构。
    DOI:
    10.1246/bcsj.77.36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m</i><i>eso</i>-Alkyl-Substituted <i>m</i><i>eso</i>-<i>meso</i> Linked Diporphyrins and <i>m</i><i>eso</i>-Alkyl-Substituted <i>m</i><i>eso-meso</i>, <i>β</i><i>-</i><i>β</i>, <i>β</i><i>-</i><i>β</i> Triply Linked Diporphyrins
    作者:Satoru Hiroto、Atsuhiro Osuka
    DOI:10.1021/jo0502192
    日期:2005.5.1
    AgPF6-promoted oxidation of 5,10,15-trialkyl zinc(II) porphyrins led to formation of meso-meso linked diporphyrins, which were further oxidized with Sc(OTf)(3) and DDQ to give meso-meso, beta-beta, beta-beta, triply linked diporphyrins that exhibited a stronger aggregation propensity than corresponding mesoaryl diporphyrin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