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cyclohexylcarboxy-4-methylthiazole-2(3H)-thione | 100780-1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yclohexylcarboxy-4-methylthiazole-2(3H)-thione
英文别名
(4-Methyl-2-sulfanylidene-1,3-thiazol-3-yl) cyclohexanecarboxylate
3-cyclohexylcarboxy-4-methylthiazole-2(3H)-thione化学式
CAS
100780-10-7
化学式
C11H15NO2S2
mdl
——
分子量
257.378
InChiKey
ZSRLJRBBXRMJG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99-101 °C
  • 沸点:
    356.2±25.0 °C(Predicted)
  • 密度:
    1.3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4
  • 拓扑面积:
    86.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cyclohexylcarboxy-4-methylthiazole-2(3H)-thioneantimony triphenylsulph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79%的产率得到环己醇
    参考文献:
    名称:
    自由基反应的发明。第十八部分。砷,锑和铋铋硫化物中的脱羧自由基加成-一种由羧酸合成正醇的新型方法
    摘要:
    通过合适的硫代异羟肟酸酯的脱羧转化获得的碳中心自由基与Va三苯基硫化物基团反应,得到通式RM(SPh)2(M = As,Sb,Bi)的中间体。它们与空气自发反应,得到相应的醇。在M = Sb的情况下,此过程特别有用。因此,将硫代异羟肟酸酯与三(苯硫基)-锑在空气中搅拌就足够了,直接且高收率地得到正壬醇。中间有机准金属也可以用二氧化氮氧化,以产生期望的硝基烷,尽管收率仅适中。实际上可以分离出相应的衍生自3,3-二苯基丙酸的有机铋中间体,从而为提出的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OI:
    10.1016/s0040-4020(01)80092-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脂肪族和脂环族羧酸的新型脱羧硫属化合物。
    摘要:
    可以在二芳基二硫化物,二硒化物和二碲化物的存在下使硫氧肟酸-羧酸混合酸酐脱羧,分别以合理的收率得到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
    DOI:
    10.1016/s0040-4039(01)8168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convenient high yielding synthesis of nor-alcohols from carboxylic acids
    作者:Derek H. R. Barton、Dominique Bridon、Samir Z. Zard
    DOI:10.1039/c39850001066
    日期:——
    Esters (mixed anhydrides) of carboxylic acids and thiohydroxamic acid (2) react with tris(phenylthio)antimony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and water to give high yields of nor-alcohols.
    羧酸代异羟酸的酯(混合酸酐)(2)在氧气的存在下与三(苯基)反应,得到高产的正醇。
  • Radical decarboxylative phosphoryl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作者:Derek H.R. Barton、Dominique Bridon、Samir Z. Zard
    DOI:10.1016/s0040-4039(00)94261-8
    日期:——
  • BARTON, DEREK H. R.;BRIDON, DOMINIQUE;ZARD, SAMIR Z., TETRAHEDRON, 45,(1989) N, C. 2615-2626
    作者:BARTON, DEREK H. R.、BRIDON, DOMINIQUE、ZARD, SAMIR Z.
    DOI:——
    日期:——
  • BARTON, D. H. R.;BRIDON, D.;ZARD, S. Z.,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85, N 16, 1066-1068
    作者:BARTON, D. H. R.、BRIDON, D.、ZARD, S. Z.
    DOI:——
    日期:——
  • BARTON, D. H. R.;BRIDON, D.;ZARD, S. Z., TETRAHEDRON LETT., 1984, 25, N 50, 5777-5780
    作者:BARTON, D. H. R.、BRIDON, D.、ZARD, S. Z.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