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aphtho[1,8-cd][1,2]diselenol-3-ylmethyl)propan-2-amine | 1360467-2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aphtho[1,8-cd][1,2]diselenol-3-ylmethyl)propan-2-amine
英文别名
——
N-(naphtho[1,8-cd][1,2]diselenol-3-ylmethyl)propan-2-amine化学式
CAS
1360467-21-5
化学式
C14H15NSe2
mdl
——
分子量
355.2
InChiKey
YXKPGUNWOTUDC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3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12.0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碘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模拟物对甲状腺素的区域选择性脱碘:一种涉及协同硫属元素和卤素键合的不寻常机制途径
    摘要:
    碘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 (ID) 是哺乳动物的硒酶,可通过外环和内环催化甲状腺素 (T4) 转化为 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和 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分别为脱碘途径。这些酶还催化 T3 和 rT3 的进一步脱碘,以产生多种二碘和单碘衍生物。本文描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氨基的邻位取代萘的脱碘酶活性。这些化合物从 T4 和 T3 的内环选择性地去除碘,分别产生 rT3 和 3,3'-二碘甲状腺原氨酸 (3,3'-T2)。在周围位置具有两个硒醇的萘基化合物比具有两个硫醇或硫醇-硒醇对的那些表现出高得多的脱碘酶活性。机理研究表明,碘和硫属元素(S 或 Se)之间卤素键的形成以及两个硫属元素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硫属元素键)对于脱碘反应很重要。虽然卤素键的形成导致 CI​​ 键的伸长,但硫属元素键促进更多电子密度转移到 CI σ* 轨道,导致 CI​​ 键的完全断裂。
    DOI:
    10.1021/ja210478k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氯仿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5%的产率得到N-(naphtho[1,8-cd][1,2]diselenol-3-ylmethyl)propan-2-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碘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模拟物对甲状腺素的区域选择性脱碘:一种涉及协同硫属元素和卤素键合的不寻常机制途径
    摘要:
    碘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 (ID) 是哺乳动物的硒酶,可通过外环和内环催化甲状腺素 (T4) 转化为 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和 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分别为脱碘途径。这些酶还催化 T3 和 rT3 的进一步脱碘,以产生多种二碘和单碘衍生物。本文描述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氨基的邻位取代萘的脱碘酶活性。这些化合物从 T4 和 T3 的内环选择性地去除碘,分别产生 rT3 和 3,3'-二碘甲状腺原氨酸 (3,3'-T2)。在周围位置具有两个硒醇的萘基化合物比具有两个硫醇或硫醇-硒醇对的那些表现出高得多的脱碘酶活性。机理研究表明,碘和硫属元素(S 或 Se)之间卤素键的形成以及两个硫属元素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硫属元素键)对于脱碘反应很重要。虽然卤素键的形成导致 CI​​ 键的伸长,但硫属元素键促进更多电子密度转移到 CI σ* 轨道,导致 CI​​ 键的完全断裂。
    DOI:
    10.1021/ja210478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i> ‐Derivatives of <i>peri</i> ‐Substituted Dichalcogenide [FeFe]‐Hydrogenase Mimics: Towards Photocatalytic Dyad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作者:Carlotta Figliola、Louise Male、Sarah L. Horswell、Richard S. Grainger
    DOI:10.1002/ejic.201500355
    日期:2015.7
    Synthetic strategies towards molecular dyads based on peri-substituted dichalcogenide (S,Se) [FeFe]-hydrogenase synthetic mimics covalently linked to a ZnTPP photosensitizer are described. Dithiolate and diselenolate model systems 2–5 are prepared through condensation of 2-naphthaldehydes with p-methoxyaniline, reduction of the resulting Schiff base and oxidative insertion of Fe2(CO)6 into the dichalcogen
    描述了基于周取代二属化物 (S,Se) [FeFe]-氢化酶合成模拟物与 ZnTPP 光敏剂共价连接的分子二元组的合成策略。二硫醇盐和二醇盐模型系统 2-5 是通过 2-醛与对甲氧基苯胺缩合、还原所得席夫碱和 Fe2(CO)6 氧化插入亚胺或胺的二属元素键而制备的。随着 pTsOH 浓度的增加,基于二化物的 [FeFe] 配合物(亚胺 3 和胺 5)在电催化质子还原方面比其类似物 2 和 4 更有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