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enzyl-4-(ethylsulfanyl)-2-methyl-6,7-dihydro-1H-indole-5-carbaldehyde | 853730-8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enzyl-4-(ethylsulfanyl)-2-methyl-6,7-dihydro-1H-indole-5-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
1-benzyl-4-(ethylsulfanyl)-2-methyl-6,7-dihydro-1H-indole-5-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853730-82-2
化学式
C19H21NOS
mdl
——
分子量
311.448
InChiKey
OJRMRTDNDGNLE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3-75 °C
  • 沸点:
    481.7±45.0 °C(predicted)
  • 密度:
    1.13±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5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22.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benzyl-4-(ethylsulfanyl)-2-methyl-6,7-dihydro-1H-indole-5-carbaldehyde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83%的产率得到1-benzyl-4-(ethylsulfanyl)-2-methyl-1H-indole-5-carb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硫代吡喃并[2,3-e]吲哚-2-酮:具有有效的光抗增殖活性的当归素异类似物。
    摘要:
    为了获得新的光化学治疗剂,合成了一类新的化合物,即角呋喃香豆素当归的生物等位基因thiopyrano [2,3-e] indol-2-ones。特别是7,8-二甲基-硫代吡喃并吲哚酮6c s表现出了显着的光毒性,并且在亚微摩尔水平上对UVA的依赖性很大,达到了IC(50)值。后者光诱导大量的细胞凋亡,并对脂质和蛋白质产生显着的光损伤。尽管它不插入DNA,但它能够引起DNA碱基的光氧化。
    DOI:
    10.1016/j.bmc.2008.10.00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photochemotherapeutic activity of thiopyrano[2,3-e]indol-2-ones
    摘要:
    A series of derivatives of the new ring system thiopyrano[2,3-e]indol-2-one was prepared with the aim of obtaining new photochemotherapeutic drugs. Biological screenings were performed on this new class of photoactivable drugs and a strong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upon irradiation with UVA light. The compound bearing a methyl substituent at the pyrrole nitrogen resulted as the most interesting showing IC50 in the nanomolar range. (c) 2005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bmcl.2005.03.0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