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柔红霉素是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它属于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常与泼尼松、阿糖胞苷或长春碱等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作用机制盐酸柔红霉素呈现细胞毒性作用,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通过嵌入目的细胞DNA的相邻碱基对之间,产生活性自由基,导致DNA双股螺旋解旋和断裂,干扰核酸的模板活性及转录过程,阻止mR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进行复制。此外,它也可能引起细胞膜破裂,进而导致细胞死亡。
药理作用柔红霉素为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出对小鼠L1210白血病和吉田肉瘤大鼠延长生命的效果,并且在耐药细胞株中也表现出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在于直接与DNA结合,阻碍DNA合成及依赖DNA的RNA合成反应。
临床应用盐酸柔红霉素除用于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外,还可与泼尼松、阿糖胞苷或长春碱等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肿瘤效果。科研试剂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等领域,并且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和横纹肌瘤的治疗。
药代动力学盐酸柔红霉素静脉注射后,在10例白血病成人患者中的血中浓度为228 μg/ml,红细胞中的浓度为237 μg/g。主要代谢产物是柔红霉素醇,在24小时内的总排泄率为11.8%,其中柔红霉素占6.33%,柔红霉素醇占5.3%。分布半衰期(t1/2α)为0.07小时,消除半衰期(t1/2β)为2.86小时,半衰期(t1/2γ)为97.3小时。
适应症盐酸柔红霉素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慢性急变者。
用法用量盐酸柔红霉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使用前每支药需加10ml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静脉滴注时,将药物溶于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并在1小时内滴完。成人一个疗程的用量为0.4~1.0mg/kg,儿童用量为1.0mg/kg,每日一次,连续或隔日给药共3~5次。停药一周后可重复用药,总给药量不超过25mg/kg。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盐酸柔红霉素为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在动物试验中对小鼠L1210白血病和吉田肉瘤大鼠延长生命的效果,并且在耐药细胞株中也表现出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在于直接与DNA结合,阻碍DNA合成及依赖DNA的RNA合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