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butylperylene | 102085-8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utylperylene
英文别名
3-Butyl-perylen
3-butylperylene化学式
CAS
102085-83-6
化学式
C24H20
mdl
——
分子量
308.423
InChiKey
RPXDXKYCPMKWM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6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butylperylene乙酰氯 在 aluminum (I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硝基甲烷氯苯 为溶剂, 以66 %的产率得到3-acelyl-9(10)-butylper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苝光敏抗病毒药物的烷基衍生物:了解亲脂性的影响
    摘要:
    两亲性苝衍生物是针对包膜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以光依赖性方式充当融合抑制剂。这些化合物利用亲脂性二萘嵌苯部分和光产生单线态氧靶向病毒包膜的脂质双层,从而对不饱和脂质造成损害。先前的研究表明,分子极性部分的变化对于抗病毒活性很重要。在这里,我们报道了通过在苝残基的 9(10) 位引入 4-、8-和 12-碳烷基来修饰苝分子的亲脂部分。利用Friedel–Crafts酰化和Wolff–Kishner还原,由苝合成了三个3-乙酰基-9(10)-烷基苝,并用于制备9个核苷和12个非核苷两亲衍生物。这些化合物被表征为荧光团和单线态氧发生器,并作为针对疱疹病毒 1 (HSV-1) 和水泡性口炎病毒 (VSV) 的抗病毒药物进行了测试,这两种病毒均会引起浅表皮肤/粘膜病变,因此是合适的候选化合物用于光动力疗法。结果表明,具有短烷基链(丁基)的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而在苝乙炔基支架中引入较长的烷基取代基(n
    DOI:
    10.3390/ijms242216483
  • 作为产物:
    描述:
    3-butanoylperylene 在 hydrazine hydrate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二醇 为溶剂, 以48 %的产率得到3-butylper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苝光敏抗病毒药物的烷基衍生物:了解亲脂性的影响
    摘要:
    两亲性苝衍生物是针对包膜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以光依赖性方式充当融合抑制剂。这些化合物利用亲脂性二萘嵌苯部分和光产生单线态氧靶向病毒包膜的脂质双层,从而对不饱和脂质造成损害。先前的研究表明,分子极性部分的变化对于抗病毒活性很重要。在这里,我们报道了通过在苝残基的 9(10) 位引入 4-、8-和 12-碳烷基来修饰苝分子的亲脂部分。利用Friedel–Crafts酰化和Wolff–Kishner还原,由苝合成了三个3-乙酰基-9(10)-烷基苝,并用于制备9个核苷和12个非核苷两亲衍生物。这些化合物被表征为荧光团和单线态氧发生器,并作为针对疱疹病毒 1 (HSV-1) 和水泡性口炎病毒 (VSV) 的抗病毒药物进行了测试,这两种病毒均会引起浅表皮肤/粘膜病变,因此是合适的候选化合物用于光动力疗法。结果表明,具有短烷基链(丁基)的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而在苝乙炔基支架中引入较长的烷基取代基(n
    DOI:
    10.3390/ijms24221648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