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6-bis(tetrazol-1-yl)hexane | 823182-6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6-bis(tetrazol-1-yl)hexane
英文别名
6ditz;1-[6-(tetrazol-1-yl)hexyl]tetrazole
1,6-bis(tetrazol-1-yl)hexane化学式
CAS
823182-67-8
化学式
C8H14N8
mdl
——
分子量
222.253
InChiKey
HYKXJNMEZIQXA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8-109 °C(Solv: ethanol (64-17-5))
  • 沸点:
    427.9±55.0 °C(Predicted)
  • 密度:
    1.44±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87.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iron(II) tetrafluoroborate hexahydrate 、 1,6-bis(tetrazol-1-yl)hexane 在 ascorbic acid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50%的产率得到[iron(II)((1,6-bis(tetrazol-1-yl)hexane)]3[tetrafluoroborate]2
    参考文献:
    名称:
    间隔长度和非配位阴离子对铁(II)-α,ω-双(四唑-1-基)烷烃配位聚合物的热和光诱导自旋交叉性能的相互影响
    摘要:
    在我们对铁(II)自旋交叉配位聚合物的系统研究的扩展中分析了非配位阴离子的影响。我们在此介绍了四氟硼酸铁 (II) 的双四唑配合物,其中两个四唑部分由亚烷基间隔基隔开。间隔物 (n) 中的碳原子数在 n = 5-10、12 之间变化,并将配合物与其 ClO4- 类似物进行比较。在两个系列的比较中发现了明显的磁性和磁光差异。提出了配合物晶体结构中的链式排列,随着 n 的增加,铁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导致更平缓的自旋跃迁。当 n = 5–7 时,较小的四氟硼酸盐导致相应配合物的自旋跃迁发生在比等效高氯酸盐系列更高的温度下。两个系列都表现出奇偶效应,但在 n = 8 时,四氟硼酸盐的奇偶效应相反。然而,随着 n 的增加,铁 - 铁的相互作用似乎逐渐消失,两个系列都接近了 TSC = 160 K 的极限值。(©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69451 Weinheim,德国,2007)
    DOI:
    10.1002/ejic.200601096
  • 作为产物:
    描述:
    1,6-二溴己烷 、 lithium tetrazolate 在 lithium iodide trihydra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75h, 以52.4%的产率得到1,6-bis(tetrazol-1-yl)he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四唑酸锂的微波烷基化。
    摘要:
    摘要:在过渡金属配位化学中,N1取代的四唑是有趣的配体,特别是在自旋交联领域。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合成是根据弗兰克合成法进行的,使用伯胺作为引入取代模式的试剂。为了提高底物范围的灵活性,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协议,该协议基于四唑酸锂与烷基溴的烷基化。通过使用高纯四唑酸锂和30%(体积)乙醇水溶液作为溶剂,成功抑制了烷基化过程中四唑的N1-N2异构现象,得到了纯的N1取代产物。通过选择不同的底物证明了该反应的可行性。图形概要:
    DOI:
    10.1007/s00706-016-186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tetrazole compounds: 3 series of new ligands representing versatile building blocks for iron(II) spin-crossover compounds
    作者:C. Matthias Grunert、Peter Weinberger、Johannes Schweifer、Christina Hampel、Arno F. Stassen、Kurt Mereiter、Wolfgang Linert
    DOI:10.1016/j.molstruc.2004.07.036
    日期:2005.1
    New tetrazol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sed by NMR and FTIR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We present in this paper mono- and ditetrazoles, which represent a versatile class of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formation of mononuclear iron(H) complexes with monotetrazoles as terminal ligands as well as iron(H)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ditetrazoles as bridging ligands. Especially, the series of alpha,w-bis[tetrazol-1-yl]-alkanes open the field of fascinating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s with spin transition properties. (C) 2004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