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ethyl 2-vinyl-2-methyl-1,1-cyclopropanedicarboxylate | 120342-5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ethyl 2-vinyl-2-methyl-1,1-cyclopropanedi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diethyl 2-methyl-2-vinylcyclopropane-1,1-dicarboxylate;2-methyl-2-vinylcyclopropyl-1,1-dicarboxylic acid diethyl ester;1,1'-diethyl 2-methyl-2-vinylcyclopropanyl-1,1-dicarboxylate;Diethyl 2-ethenyl-2-methylcyclopropane-1,1-dicarboxylate
diethyl 2-vinyl-2-methyl-1,1-cyclopropanedi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20342-51-0
化学式
C12H18O4
mdl
——
分子量
226.273
InChiKey
CPOQVZXUYYBUP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92-94 °C(Press: 3 Torr)
  • 密度:
    1.135±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乙烯基氮丙啶和环丙烷在Pd催化的环N-磺酰基亚胺的(3 + 2)-环加成反应中
    摘要:
    环状N-磺酰基亚胺和乙烯基氮丙啶(或环丙烷)的高效钯催化(3 + 2)-环加成反应已经实现。与任一乙烯基底物的反应均以优异的产率进行,得到高度官能化的咪唑烷和吡咯烷衍生物。环加成反应是通过两性离子π-烯丙基钯中间体与环状N-磺酰基亚胺的反应进行的,方法是:i)在乙烯基氮丙啶(咪唑烷的合成)存在下形成两个N C键(ii)一个C C键和一个N在乙烯基环丙烷存在下的C键(吡咯烷的合成)。在完成关于咪唑烷的非对映选择性合成的初步工作之后,我们希望在此通过描述衍生化反应和对映选择性形式的尝试来对该主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此外,我们描述和讨论了每种乙烯基底物(氮丙啶或环丙烷)在(3 + 2)-环加成反应上的行为。机械和(有趣的)选择性结果也将被讨论。
    DOI:
    10.1016/j.tet.2018.09.040
  • 作为产物:
    描述:
    2-Formyl-2-methyl-1,1-cyclopropanedicarboxylic acid 1,1-diethyl ester 、 甲基三苯基溴化膦双(三甲基硅烷基)氨基钾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 为溶剂, 反应 0.75h, 以42%的产率得到diethyl 2-vinyl-2-methyl-1,1-cyclopropane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乙烯基氮丙啶和环丙烷在Pd催化的环N-磺酰基亚胺的(3 + 2)-环加成反应中
    摘要:
    环状N-磺酰基亚胺和乙烯基氮丙啶(或环丙烷)的高效钯催化(3 + 2)-环加成反应已经实现。与任一乙烯基底物的反应均以优异的产率进行,得到高度官能化的咪唑烷和吡咯烷衍生物。环加成反应是通过两性离子π-烯丙基钯中间体与环状N-磺酰基亚胺的反应进行的,方法是:i)在乙烯基氮丙啶(咪唑烷的合成)存在下形成两个N C键(ii)一个C C键和一个N在乙烯基环丙烷存在下的C键(吡咯烷的合成)。在完成关于咪唑烷的非对映选择性合成的初步工作之后,我们希望在此通过描述衍生化反应和对映选择性形式的尝试来对该主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此外,我们描述和讨论了每种乙烯基底物(氮丙啶或环丙烷)在(3 + 2)-环加成反应上的行为。机械和(有趣的)选择性结果也将被讨论。
    DOI:
    10.1016/j.tet.2018.09.0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romine Radical Catalysis by Energy Transfer Photosensitization
    作者:Dian-Feng Chen、Cameron H. Chrisman、Garret M. Miyake
    DOI:10.1021/acscatal.0c00281
    日期:2020.2.21
    user-friendly bromine radical catalysis system that enables efficient [3 + 2] cycloaddition of diversely substituted vinyl- and ethynylcyclopropanes with a broad range of alkenes, including drug-like molecules and pharmaceuticals. Key to the success is the use of photosensitizing triplet-state β-fragmentation of a judiciously selected precatalyst, cinnamyl bromide, to generate bromine radicals in a
    我们在这里报告了一种温和,安全和用户友好的自由基催化系统,该系统能够使[3 + 2]取代的乙烯基乙炔环丙烷与各种烯烃(包括类药物分子和药物)进行有效的环加成。成功的关键是使用明智选择的预催化剂肉桂酰的光敏三重态β片段化,以百万分之几的光催化剂(即4CzIPN)加载量,以受控方式生成自由基。
  • 一种通过碘化锂催化合成螺环类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公开号:CN11337232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催化合成螺环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步骤:于溶剂中,在催化下,邻醌甲基化物Ⅰ和乙烯基烷烃化合物Ⅱ发生环合反应,得到螺环类化合物Ⅲ。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活化乙烯基环丙烷乙烯基环丁烷的新的活化模式,使其与廉价易得的邻醌甲基化物发生环合反应合成螺[环己烷环戊烷]和螺[环己烷环己烷]等螺环类化合物,具有催化体系简单,效率高,操作方便,底物适用范围广,反应原料及催化剂廉价易得等优点。
  • 一种通过路易斯酸催化[3+2]环加成反应合成螺环类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山东大学
    公开号:CN11362091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路易斯酸催化[3+2]环加成反应合成螺环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步骤:于有机溶剂中,在路易斯酸催化下,氮杂二烯化合物Ⅰ和乙烯基环丙烷化合物Ⅱ发生[3+2]环加成反应,得到螺环类化合物Ⅲ。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一种新的乙烯基环丙烷活化方法,从而使苯并呋喃氮杂二烯烃或吲哚类氮杂二烯烃类底物的范围扩大,生成更为复杂的螺[苯并呋喃环戊烷]和螺[吲哚环戊烷]类化合物。本发明的通过路易斯酸催化的[3+2]环加成反应制备螺环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底物适用范围广泛,反应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
  • Vardapetyan, A. A.; Khachatryan, D. S.; Morlyan, N. M.,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8, vol. 24, # 7, p. 1237 - 1242
    作者:Vardapetyan, A. A.、Khachatryan, D. S.、Morlyan, N. M.
    DOI:——
    日期:——
  • VARDAPETYAN, A. A.;XACHATRYAN, D. S.;MORLYAN, N. M., ZH. ORGAN. XIMII, 24,(1988) N 7, 1374-1379
    作者:VARDAPETYAN, A. A.、XACHATRYAN, D. S.、MORLYAN, N. M.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