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锥虫病在首次被描述后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21个拉丁美洲国家仍是地方病,并已传播到其他大洲。实际上,这种由原生动物寄生虫克氏锥虫引起的疾病已不再只是美洲大陆的问题,而是已成为全球健康威胁。由于其不良作用以及在疾病的慢性期中缺乏功效,目前的疗法,即
硝呋替莫和苯并硝唑(Bz),远远不够。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
咪唑类化合物在克鲁氏锥虫中的深入表型评估,该
咪唑化合物是在先前针对不同锥虫的表型筛选中发现的,被设计为潜在的c
AMP磷酸二酯酶(PDE)
抑制剂。证实了几种与Bz相似或优于Bz的活性,从而促进了命中优化和扩展的结构活性关系的合成程序,旨在改善类似药物的性质,例如
水溶性,从而产生了抑制浓度为50%的额外命中(IC50)值与Bz相似。进一步研究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命中化合物9对血锥虫的细胞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在与IC50浓度温育仅2小时后,细胞变化与诱导的自噬和渗透压一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