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utyl 5-amino-7-tert-butyl-9-oxo-4-({[(1,1,3,3-tetramethylbutyl)amino]carbonyl}amino)-9H-xanthene-2-carboxylate | 866431-8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utyl 5-amino-7-tert-butyl-9-oxo-4-({[(1,1,3,3-tetramethylbutyl)amino]carbonyl}amino)-9H-xanthene-2-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butyl 5-amino-7-tert-butyl-9-oxo-4-({[(1,1,3,3-tetramethylbutyl)amino]carbonyl}amino)-9H-xanthene-2-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866431-87-0
化学式
C31H43N3O5
mdl
——
分子量
537.7
InChiKey
NGEGWVYYKPYIM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12
  • 重原子数:
    39.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2
  • 拓扑面积:
    123.66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utyl 5-amino-7-tert-butyl-9-oxo-4-({[(1,1,3,3-tetramethylbutyl)amino]carbonyl}amino)-9H-xanthene-2-carboxylate乙酰氯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98%的产率得到butyl 5-(acetylamino)-7-tert-butyl-9-oxo-4-({[(1,1,3,3-tetramethylbutyl)amino]carbonyl}amino)-9H-xanthene-2-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黄嘌呤受体作为人工酶中的高氧阴离子孔模拟物
    摘要:
    不同呫吨酮类受体(2 - 10),用于内酯和内酰胺已经制备,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模仿已知酶促“氧阴离子洞”结构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发现受体的自缔合对复合物的形成构成了严重的缺陷。受体二聚体的X射线晶体结构使我们能够了解其自缔合的原因,并改进了催化剂的设计。已经测试了受体对吡咯烷向不饱和内酯的亲核加成的催化活性。由于所得的络合物在有机溶剂中非常弱,因此开发了内酰胺的新受体,该受体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DOI:
    10.1002/hlca.200590133
  • 作为产物:
    描述:
    potassium 4-tert-butyl-2-nitrophenolat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氯化亚砜甲烷磺酸氢溴酸氢气 、 phosphorus pentoxide 、 铁粉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溶剂黄146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 为溶剂, 30.0~90.0 ℃ 、405.3 kPa 条件下, 反应 15.0h, 生成 butyl 5-amino-7-tert-butyl-9-oxo-4-({[(1,1,3,3-tetramethylbutyl)amino]carbonyl}amino)-9H-xanthene-2-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黄嘌呤受体作为人工酶中的高氧阴离子孔模拟物
    摘要:
    不同呫吨酮类受体(2 - 10),用于内酯和内酰胺已经制备,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模仿已知酶促“氧阴离子洞”结构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发现受体的自缔合对复合物的形成构成了严重的缺陷。受体二聚体的X射线晶体结构使我们能够了解其自缔合的原因,并改进了催化剂的设计。已经测试了受体对吡咯烷向不饱和内酯的亲核加成的催化活性。由于所得的络合物在有机溶剂中非常弱,因此开发了内酰胺的新受体,该受体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DOI:
    10.1002/hlca.20059013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