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didehydrogomphoside | 88972-3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didehydrogomphoside
英文别名
3'-dehydrogomophoside;Didehydro Gomphoside;(1S,3R,5S,7R,10R,12R,14S,15S,18R,19R,22S,23R)-10,22-dihydroxy-7,14,18-trimethyl-19-(5-oxo-2H-furan-3-yl)-4,6,11-trioxahexacyclo[12.11.0.03,12.05,10.015,23.018,22]pentacosan-9-one
3'-didehydrogomphoside化学式
CAS
88972-30-9
化学式
C29H40O8
mdl
——
分子量
516.632
InChiKey
FBOPGHQKNYRDIL-RIHGWFI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3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7.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6
  • 拓扑面积:
    112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didehydrogomphosid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81%的产率得到3'-epi-gomoph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将2-酮戊二酸双键连接到糖苷二醇上的简洁通用方法:合成高比糖苷和大观霉素。
    摘要:
    DOI:
    10.1002/anie.200500434
  • 作为产物:
    描述:
    3,4-di-O-benzoyl-6-deoxy-α-D-arabino-hexopyranos-2-ulosyl bromide 在 molecular sieve 、 四丁基醋酸铵 、 silver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31.0h, 生成 3'-didehydrogomph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将2-酮戊二酸双键连接到糖苷二醇上的简洁通用方法:合成高比糖苷和大观霉素。
    摘要:
    DOI:
    10.1002/anie.2005004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heung, H. T. Andrew; Chiu, Fransis C. K.; Watson, Thomas R.,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83, # 12, p. 2827 - 2835
    作者:Cheung, H. T. Andrew、Chiu, Fransis C. K.、Watson, Thomas R.、Wells, Robert J.
    DOI:——
    日期:——
  • Cheung, H.T. Andrew; Chiu, Francis C.K.; Watson, Thomas R.,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86, p. 55 - 60
    作者:Cheung, H.T. Andrew、Chiu, Francis C.K.、Watson, Thomas R.、Wells, Robert J.
    DOI:——
    日期:——
  • A Concise and General Method for Doubly Attaching 2-Ketosugars to Aglycon Diols: Synthesis of the Gomphosides and Spectinomycin
    作者:Frieder W. Lichtenthaler、Eckehard Cuny、Osamu Sakanaka
    DOI:10.1002/anie.200500434
    日期:2005.8.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