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bis(2-amidinopyridin-5-yl)thiazole | 1234547-6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bis(2-amidinopyridin-5-yl)thiazole
英文别名
5-[2-(6-Carbamimidoyl-3-pyridyl)thiazol-5-yl]pyridine-2-carboxamidine;5-[2-(6-carbamimidoylpyridin-3-yl)-1,3-thiazol-5-yl]pyridine-2-carboximidamide
2,5-bis(2-amidinopyridin-5-yl)thiazole化学式
CAS
1234547-63-7
化学式
C15H13N7S
mdl
——
分子量
323.381
InChiKey
GSMNNRZXWVBHR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67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5-bis(2-amidinopyridin-5-yl)thiazole盐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2,5-bis(2-amidinopyridin-5-yl)thiazole dihydro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2,5-双[脒基芳基]噻唑的合成及其抗原虫活性
    摘要:
    合成了七种新型二脒基 2,5-双(芳基)噻唑 ( 5a – g ),并针对布氏罗登斯锥虫( T. b. r .) 和恶性疟原虫( P. f. ) 进行了评估。通过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锂的作用,直接从相应的双腈(4a – g )获得二脒。双腈4a – f 的合成分四步进行,首先将 2-三丁基锡噻唑与适当的氰基芳基卤进行 Stille 偶联。通过钯促进混合锡-甲硅烷基试剂2-三甲基甲硅烷基-5-三甲基锡噻唑与2-溴-5-氰基吡啶的偶联获得双腈5g 。通过羟胺与双腈反应得到偕胺肟潜在前药6a – e , 6g 。偕胺肟的O-甲基化得到相应的N-甲氧基脒7a – c、7e、7g。正如 Δ T m测量所反映的那样,二脒显示出很强的 DNA 结合亲和力。四种二脒5a、5b、5d和5e在体外对P. f 具有高度活性。IC 50值在 1.1 至 2.5 nM 之间。相同的四种二脒显示针对 T. b. 的
    DOI:
    10.1016/j.bmc.2010.03.058
  • 作为产物:
    描述:
    2,5-bis(2-amidinopyridin-5-yl)thiazole dihydrochloride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2,5-bis(2-amidinopyridin-5-yl)th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2,5-双[脒基芳基]噻唑的合成及其抗原虫活性
    摘要:
    合成了七种新型二脒基 2,5-双(芳基)噻唑 ( 5a – g ),并针对布氏罗登斯锥虫( T. b. r .) 和恶性疟原虫( P. f. ) 进行了评估。通过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锂的作用,直接从相应的双腈(4a – g )获得二脒。双腈4a – f 的合成分四步进行,首先将 2-三丁基锡噻唑与适当的氰基芳基卤进行 Stille 偶联。通过钯促进混合锡-甲硅烷基试剂2-三甲基甲硅烷基-5-三甲基锡噻唑与2-溴-5-氰基吡啶的偶联获得双腈5g 。通过羟胺与双腈反应得到偕胺肟潜在前药6a – e , 6g 。偕胺肟的O-甲基化得到相应的N-甲氧基脒7a – c、7e、7g。正如 Δ T m测量所反映的那样,二脒显示出很强的 DNA 结合亲和力。四种二脒5a、5b、5d和5e在体外对P. f 具有高度活性。IC 50值在 1.1 至 2.5 nM 之间。相同的四种二脒显示针对 T. b. 的
    DOI:
    10.1016/j.bmc.2010.03.0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