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3-diphenyl-1H-pyrazol-4-yl)-3-hydroxy-chromen-4-one | 56642-6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3-diphenyl-1H-pyrazol-4-yl)-3-hydroxy-chromen-4-one
英文别名
2-(1,3-Diphenylpyrazol-4-yl)-3-hydroxychromen-4-one
2-(1,3-diphenyl-1<i>H</i>-pyrazol-4-yl)-3-hydroxy-chromen-4-one化学式
CAS
56642-61-6
化学式
C24H16N2O3
mdl
——
分子量
380.403
InChiKey
OOWXDWJEHYPIE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2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4.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3-diphenyl-1H-pyrazol-4-yl)-3-hydroxy-chromen-4-one甲醇碘苯二乙酸 作用下, 以78%的产率得到2,3-dimethoxy-3-hydroxy-2-(1,3-diphenyl-4-pyrazolyl)chrom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新的2,3-二甲氧基-3-羟基-2-(1-苯基-3-芳基-4-吡唑基)二氢苯并二氢呋喃酮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摘要:
    通过氧化3-羟基-2-(1-苯基-3)合成了七个新的2,3-二甲氧基-3-羟基-2-(1-苯基-3-芳基-4-吡唑基)苯并二氢吡喃酮(5) -芳基-4-吡唑基)色酮(4)与碘代苯二乙酸酯在甲醇中的溶液。通过结合使用1 H NMR,IR和质谱确定化合物5的结构。所有七个化合物(5)均在体外测试了对革兰氏阳性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以及两种革兰氏阴性菌,即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三种化合物5d,5f和5g表现出的抗菌活性可与市售抗生素Linezolid,Cefaclor和Cefuroxime axetial媲美。
    DOI:
    10.1016/j.ejmech.2008.03.028
  • 作为产物:
    描述:
    (E)-3-(1,3-diphenyl-1H-pyrazol-4-yl)-1-(2-hydroxyphenyl)prop-2-en-1-one氢氧化钾双氧水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61%的产率得到2-(1,3-diphenyl-1H-pyrazol-4-yl)-3-hydroxy-chromen-4-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新的3-羟基-2-(1-苯基-3-芳基-4-吡唑基)色酮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摘要:
    通过用过氧化氢将吡唑3a-g的2-羟基查耳酮类似物氧化(H(2)O (2))在KOH-MeOH中通过Algar Flynn Oymanda(AFO)反应。化合物4的结构通过结合使用(1)1 H NMR,IR和质谱确定。体外测试了所有这七个化合物对三种植物病原真菌(蠕虫属,尖孢镰刀菌和链格孢菌)的抗真菌活性。五种化合物4a,4b,4c,4e和4f与市售抗真菌化合物Actidione(环己酰亚胺)相比,对所有三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均高得多。
    DOI:
    10.1016/j.ejmech.2007.04.0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DDY K. R. S.; SRIMANNARAYANA G.; SUBBA RAO N. V., PROC. INDIAN ACAD. SCI. A <PIAC-AP>, 1975, 81, NO 5, 197-203
    作者:REDDY K. R. S.、 SRIMANNARAYANA G.、 SUBBA RAO N. V.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