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有机离子塑料晶体 (OIPC) 的离子传输行为对于它们在各种电
化学设备(如
锂电池)中作为固体电解质的潜在应用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工作中,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单晶 XRD、多核固态 NMR、
DSC、离子电导率和
SEM)以及理论模拟(基于二次矩的固体静态 NMR 谱线)阐明了离子传输机制。 OIPC
二乙基(甲基)(异丁基)
鏻六氟磷酸盐([P(1,2,2,4)][PF(6)])的宽度模拟)。这种材料显示出丰富的相行为和有利的离子电导率,具有三个固-固相变和一个高度“塑性”和导电的最终固相,其中电导率达到 10(-3) S cm(-1)。晶体结构显示出独特的阳离子通道状堆积,这可能使阴离子在较低温度下比阳离子更容易扩散。这种材料中 (1)H、(19)F 和 (31)P 核的强相位相关静态 NMR 线宽已通过不同相中不同
水平的分子运动得到了很好的模拟。因此,将分析和计算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构建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