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methoxy-3-(perfluorobutyl)benzene | 18739-6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methoxy-3-(perfluorobutyl)benzene
英文别名
1-Methoxy-3-(nonafluorobutyl)benzene;1-methoxy-3-(1,1,2,2,3,3,4,4,4-nonafluorobutyl)benzene
1-methoxy-3-(perfluorobutyl)benzene化学式
CAS
18739-65-6
化学式
C11H7F9O
mdl
——
分子量
326.162
InChiKey
JHLMTFZYXXBSE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98.6±40.0 °C(Predicted)
  • 密度:
    1.422±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1-methoxy-3-(perfluorobutyl)benzene 在 N-(4-diisopropylamino-2,6-dimethylphenyl)phenothiazin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95 %的产率得到2,2,6,6-tetramethyl-1-(1,2,2,3,3,4,4,4-octafluoro-1-(3-methoxyphenyl)butoxy)pipe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Sequential C−F Bo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Difluoromethylene Unit in Perfluoroalkyl Groups: A Combination of Fine‐Tuned Phenothiazine Photoredox Catalyst and Lewis Acid
    摘要:
    摘要 通过光氧化催化和路易斯酸介导,实现了全氟烷基中 CF2 单元 C-F 键转化的连续过程,从而将全氟烷基烯烃转化为复杂的氟烷基化合物。在可见光照射下,一种基于吩噻嗪的光催化剂促进了全氟烷基烯与 (2,2,6,6- 四甲基哌啶-1-基) 氧基 (TEMPO) 的脱氟胺氧化反应,从而得到相应的胺氧化产物。这些产物在 AlCl3 的介导下与各种有机硅试剂发生进一步的脱氟转化,生成高官能度的全氟烷基醇。我们的新型吩噻嗪催化剂可在脱氟胺氧基化反应中有效发挥作用。瞬态吸收光谱显示,催化剂再生步骤对于光催化氨基化反应至关重要。
    DOI:
    10.1002/anie.202401117
  • 作为产物:
    描述:
    全氟碘代丁烷间氨基苯甲醚亚硝酸特丁酯硫酸对苯二酚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75h, 以31%的产率得到1-methoxy-3-(perfluorobut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具有RFCu(CH3CN)配合物的Arenediazonium盐合成全氟烷基化芳烃的通用区域特异性合成路线
    摘要:
    描述了一种将芳胺转化为全氟烷基化芳烃的温和方法。相对稳定的RFCu(CH3CN)配合物用作全氟烷基化剂,可与芳烃重氮盐顺利反应,以良好的收率生成各种全氟烷基芳烃。根据二烯丙基醚的时钟捕获实验结果,该反应可能涉及自由基过程。
    DOI:
    10.1002/ejoc.20140282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Catalyzed Oxidative Perfluoroalkylation of Aryl Boronic Acids Using Perfluoroalkylzinc Reagents
    作者:Xifei Bao、Lihua Liu、Junlan Li、Shilu Fan
    DOI:10.1021/acs.joc.7b02557
    日期:2018.1.5
    An efficient and synthetically convenient method for copper-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aryl boronic acids with perfluoroalkyl zinc reagents has been described. The reaction proceed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with a high efficiency and broad substrate scope and provides a general access to perfluoroalkylated arenes, which are of interest in life and materials science.
    已经描述了用于催化的芳基硼酸全氟烷基锌试剂的交叉偶联的有效且合成方便的方法。该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广泛的底物范围,并提供了进入全氟烷基化芳烃的一般途径,这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中关注的问题。
  • New Methods of Free-Radical Perfluoroalkylation of Aromatics and Alkenes. Absolute Rate Constants and Partial Rate Factors for the Homolyt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by <i>n</i>-Perfluorobutyl Radical
    作者:Anna Bravo、Hans-René Bjørsvik、Francesca Fontana、Lucia Liguori、Andrea Mele、Francesco Minisci
    DOI:10.1021/jo970302s
    日期:1997.10.1
    n-C(4)F(9)I has been utilized as source of C(4)F(9)(*) radical through iodine abstraction by phenyl or methyl radical. The reaction with alkene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tic amount of Cu(OAc)(2), leads to substitution by a mechanism substantially identical to the aromatic substitution and not to the usual chain addition of perfluoroalkyl group and iodine atom to the double bond. This has
    报道了芳族化合物和烯烃的自由基全氟烷基化的新方法。nC(4)F(9)I已被用作C(4)F(9)(*)自由基的来源,通过苯基或甲基使抽象化。在催化量的Cu(OAc)(2)的存在下与烯烃的反应导致取代反应的机理基本上与芳族取代相同,并且不引起通常的全氟烷基和碘原子链加成到双链上键。这允许通过竞争动力学首次测量均相芳族全氟烷基化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和部分速率因子。C(4)F(9)(*)自由基在芳族取代中显示出清晰的亲电特性,正如已经报道的向烯烃中的加成反应一样,但是低的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表明极性效应不是决定全氟烷基自由基对芳族化合物高反应性的主要因素(10(5)-10(6)M(-1)s(-1),2-活性比烷基高3个数量级。与所涉及的键能有关的焓因子似乎是反应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认为极性效应与可极化性的关系大于与自由基的极性(与π自由基相比,σ-全氟烷基自由基的极化性较小,因此对极性效应的敏感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