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膦酸钠(aminopropanediphosphonate, pamidronate, APD)是一种有效的焦磷酸盐类似物,对磷酸钙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它抑制羟磷灰石结晶吸收所需的量远低于其形成和生长所需,因此小剂量即可产生疗效。APD在碳链末端引入氨基后,生物活性大大增强,其抑制骨吸收作用比依屈膦酸钠强100倍,比氯屈膦酸钠强10倍。作为骨吸收抑制剂,帕米膦酸钠用于治疗肿瘤高血钙、Paget’s病和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
用途帕米膦酸钠主要用于治疗因肿瘤骨转移引起的过度溶解性骨破坏及其并发症(如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Paget’s病的骨病变,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生物活性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 Disodium, CGP 23339AE)是一种含氮的双磷酸盐类药物。在人成骨细胞中,帕米膦酸二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OPG mRNA水平和蛋白分泌,最高可达到2至3倍,在1μM处理72小时后效果最佳。它还能防止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OPG mRNA和蛋白质生产的抑制作用,并诱导I型胶原分泌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2倍。帕米膦酸二钠相比依屈膦酸钠(etidronate)和氯屈膦酸钠(clodronate),在钙降低作用上更为显著,并能提供长时间的normocalcAEmic缓解。此外,它还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马破骨样细胞吸收磷酸钙薄膜,IC50为0.58 μM,并且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骨髓培养7天后的破骨样细胞数目。
体内研究在大鼠股骨远端和胫骨中,帕米膦酸二钠显著抑制了这种增长低于对照水平。在假手术组和切除卵巢大鼠中,它显著增加了骨骼的密度和重量。在生长激素(GH)治疗的大鼠中,帕米膦酸二钠能够抑制生长激素的所有显著影响,并降低IGF-I水平。此外,帕米膦酸二钠本身还能增加胫骨的骨密度和重量,同时降低尿DPD排泄。
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