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442482-5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442482-51-0
化学式
C25H34N12O4
mdl
——
分子量
566.623
InChiKey
ZKYUXMXALJAQR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1
  • 重原子数:
    41.0
  • 可旋转键数:
    1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196.08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10.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在 5%-palladium/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60%的产率得到N-[1-(3-aminopropyl)-5-[[5-[3-(dimethylamino)propylcarbamoyl]-1-methylpyrrol-3-yl]carbamoyl]pyrrol-3-yl]-4-formamido-1-methylimidazole-2-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组正交定位的二氨基、N-甲酰胺、吡咯和咪唑聚酰胺的设计、合成和 DNA 结合特性
    摘要:
    与单氨基/单阳离子对应物相比,正交定位的二氨基/双阳离子聚酰胺 (PA)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增强的结合亲和力,同时保留了 DNA 小沟和序列特异性。描述了以下二氨基 PA 的合成和 DNA 结合特性:fI P I ( 3a )、fI P P ( 4 )、f -P IP ( 5 ) 和 fP P P ( 6 )。磷表示1-丙基氨基连接到杂环的N1-位的位点。通过 DNase I 足迹、热变性、圆二色滴定、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 和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 研究评估二氨基 PA 与 DNA 的结合。根据 SPR 研究,与单氨基类似物 f- 相比,fI P I ( 3a ) 结合更强烈 ( K eq  = 2.4 × 10 8  M -1 ) 并且与其同源序列 5'-ACGCGT-3' 具有相当的序列选择性IPI ( 1 )。fI P I ( 3a的结合) 到 5'-ACGCGT-3'
    DOI:
    10.1016/j.bmc.2013.04.001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sodium azide 、 5%-palladium/activated carbon 、 氢气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2.17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组正交定位的二氨基、N-甲酰胺、吡咯和咪唑聚酰胺的设计、合成和 DNA 结合特性
    摘要:
    与单氨基/单阳离子对应物相比,正交定位的二氨基/双阳离子聚酰胺 (PA)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增强的结合亲和力,同时保留了 DNA 小沟和序列特异性。描述了以下二氨基 PA 的合成和 DNA 结合特性:fI P I ( 3a )、fI P P ( 4 )、f -P IP ( 5 ) 和 fP P P ( 6 )。磷表示1-丙基氨基连接到杂环的N1-位的位点。通过 DNase I 足迹、热变性、圆二色滴定、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 和等温滴定量热法 (ITC) 研究评估二氨基 PA 与 DNA 的结合。根据 SPR 研究,与单氨基类似物 f- 相比,fI P I ( 3a ) 结合更强烈 ( K eq  = 2.4 × 10 8  M -1 ) 并且与其同源序列 5'-ACGCGT-3' 具有相当的序列选择性IPI ( 1 )。fI P I ( 3a的结合) 到 5'-ACGCGT-3'
    DOI:
    10.1016/j.bmc.2013.04.0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2-(5-甲基-2-氧代苯并呋喃-3(2)-亚乙基)乙酸乙酯 (双(2,2,2-三氯乙基)) (乙基N-(1H-吲唑-3-基羰基)ethanehydrazonoate) (Z)-3-[[[2,4-二甲基-3-(乙氧羰基)吡咯-5-基]亚甲基]吲哚-2--2- (S)-(-)-5'-苄氧基苯基卡维地洛 (S)-(-)-2-(α-(叔丁基)甲胺)-1H-苯并咪唑 (S)-(-)-2-(α-甲基甲胺)-1H-苯并咪唑 (S)-氨氯地平-d4 (S)-8-氟苯并二氢吡喃-4-胺 (S)-4-(叔丁基)-2-(喹啉-2-基)-4,5-二氢噁唑 (S)-4-氯-1,2-环氧丁烷 (S)-3-(2-(二氟甲基)吡啶-4-基)-7-氟-3-(3-(嘧啶-5-基)苯基)-3H-异吲哚-1-胺 (S)-2-(环丁基氨基)-N-(3-(3,4-二氢异喹啉-2(1H)-基)-2-羟丙基)异烟酰胺 (SP-4-1)-二氯双(喹啉)-钯 (SP-4-1)-二氯双(1-苯基-1H-咪唑-κN3)-钯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S)-六氢-3H-1,2,3-苯并噻唑-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R)-(+)-5'-苄氧基卡维地洛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卡洛芬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R)-4-异丙基-2-恶唑烷硫酮 (R)-3-甲基哌啶盐酸盐; (R)-2-苄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 (N-(Boc)-2-吲哚基)二甲基硅烷醇钠 (N-{4-[(6-溴-2-氧代-1,3-苯并恶唑-3(2H)-基)磺酰基]苯基}乙酰胺) (E)-2-氰基-3-(5-(2-辛基-7-(4-(对甲苯基)-1,2,3,3a,4,8b-六氢环戊[b]吲哚-7-基)-2H-苯并[d][1,2,3]三唑-4-基)噻吩-2-基)丙烯酸 (E)-2-氰基-3-[5-(2,5-二氯苯基)呋喃-2-基]-N-喹啉-8-基丙-2-烯酰胺 (8α,9S)-(+)-9-氨基-七氢呋喃-6''-醇,值90% (6R,7R)-7-苯基乙酰胺基-3-[(Z)-2-(4-甲基噻唑-5-基)乙烯基]-3-头孢唑啉-4-羧酸二苯甲基酯 (6-羟基嘧啶-4-基)乙酸 (6,7-二甲氧基-4-(3,4,5-三甲氧基苯基)喹啉) (6,6-二甲基-3-(甲硫基)-1,6-二氢-1,2,4-三嗪-5(2H)-硫酮)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R,Z)-3-(羟基((1R,2S,6S,8aS)-1,3,6-三甲基-2-((E)-prop-1-en-1-yl)-1,2,4a,5,6,7,8,8a-八氢萘-1-基)亚甲基)-5-(羟甲基)-1-甲基吡咯烷-2,4-二酮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4-乙氧基-3-甲基苄基)-1,3-苯并二恶茂)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氯-2,1,3-苯并噻二唑-4-基)-氨基甲氨基硫代甲酸甲酯一氢碘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4aS-反式)-八氢-1H-吡咯并[3,4-b]吡啶 (4aS,9bR)-6-溴-2,3,4,4a,5,9b-六氢-1H-吡啶并[4,3-B]吲哚 (4S,4''S)-2,2''-环亚丙基双[4-叔丁基-4,5-二氢恶唑] (4-(4-氯苯基)硫代)-10-甲基-7H-benzimidazo(2,1-A)奔驰(德)isoquinolin-7一 (4-苄基-2-甲基-4-nitrodecahydropyrido〔1,2-a][1,4]二氮杂) (4-甲基环戊-1-烯-1-基)(吗啉-4-基)甲酮 (4-己基-2-甲基-4-nitrodecahydropyrido〔1,2-a][1,4]二氮杂) (4,5-二甲氧基-1,2,3,6-四氢哒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