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tert-butyl 5-methyl 2,2-dimethyl-4-oxo-1,3-oxazinane-3,5-dicarboxylate | 1269772-9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tert-butyl 5-methyl 2,2-dimethyl-4-oxo-1,3-oxazinane-3,5-di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3-tert-butyl 5-methyl 2,2-dimethyl-4-oxo-1,3-oxazinane-3,5-di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269772-90-8
化学式
C13H21NO6
mdl
——
分子量
287.313
InChiKey
GOCNHSIRKRNSE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1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7
  • 拓扑面积:
    82.1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tert-butyl 5-methyl 2,2-dimethyl-4-oxo-1,3-oxazinane-3,5-dicarboxylate 在 (R)-N-(2-hydroxyphenyl)-2-(2-hydroxybenzoylamino)-3-methylbutylamide 、 lanthanum(III) nitrate hexahydrate 、 5% rhodium-on-charcoal 、 D-valine t-butyl ester氢气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26.0h, 生成 (R)-methyl 5-amino-2,2-dimethyl-4-oxo-1,3-oxazinane-5-carboxylate trifluoroacetic acid salt
    参考文献:
    名称:
    N-未取代的α-烷氧羰基酰胺的催化不对称胺化:Mycestericin F和G的简洁对映选择性合成
    摘要:
    在试图探索三元不对称催化剂的含La的合成实用程序(NO 3)3 ⋅6H 2 O,酰胺类配体([R )- L1,和d -缬氨酸叔丁基酯H- d -Val-O吨卜,我们研究了官能化的N-未取代的α -烷氧基羰酰胺的催化,不对称胺化使用二-叔偶氮二羧酸丁酯作为亲电胺化试剂。高度官能化的环状N-未取代的α-烷氧基羰基酰胺可提供理想的胺化产物,其对映体过量高达96%,并具有适当的立体化学排列所需的鞘氨醇极性头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快速不对称组装允许建立对鞘氨醇的简明的对映选择性合成途径,并且对衍生物合成具有广泛的灵活性。这些研究最终达到了免疫抑制真菌代谢物Mysestericin F(3a)和G(3b)的高效催化对映选择性全合成的目的。
    DOI:
    10.1002/chem.20100287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N-未取代的α-烷氧羰基酰胺的催化不对称胺化:Mycestericin F和G的简洁对映选择性合成
    摘要:
    在试图探索三元不对称催化剂的含La的合成实用程序(NO 3)3 ⋅6H 2 O,酰胺类配体([R )- L1,和d -缬氨酸叔丁基酯H- d -Val-O吨卜,我们研究了官能化的N-未取代的α -烷氧基羰酰胺的催化,不对称胺化使用二-叔偶氮二羧酸丁酯作为亲电胺化试剂。高度官能化的环状N-未取代的α-烷氧基羰基酰胺可提供理想的胺化产物,其对映体过量高达96%,并具有适当的立体化学排列所需的鞘氨醇极性头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快速不对称组装允许建立对鞘氨醇的简明的对映选择性合成途径,并且对衍生物合成具有广泛的灵活性。这些研究最终达到了免疫抑制真菌代谢物Mysestericin F(3a)和G(3b)的高效催化对映选择性全合成的目的。
    DOI:
    10.1002/chem.20100287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