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溴苯基)甲基]肼盐酸盐 | 1727-08-8

中文名称
[(4-溴苯基)甲基]肼盐酸盐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Bromo-benzyl)-hydrazine; hydrochloride
英文别名
(4-Bromobenzyl)hydrazine hydrochloride;(4-bromophenyl)methylhydrazine;hydrochloride
[(4-溴苯基)甲基]肼盐酸盐化学式
CAS
1727-08-8
化学式
C7H9BrN2*ClH
mdl
——
分子量
237.527
InChiKey
JNYUWAFJQNITF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3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38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类新型立体纯内酰胺基 HIV-1 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X 射线分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为了确定一类新的类药物 HIV-1 蛋白酶抑制剂,已合成、生物学评估和共结晶四种不同的立体纯 β-羟基 γ-内酰胺抑制剂。还研究了中央间隔物(两个或三个碳)的系绳长度的影响。具有较短系链和 (3 R ,4 S ) 绝对构型的化合物表现出高活性,K i为 2.1 nM,EC 50为 0.64 μM。通过修饰 P1' 侧链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更有效的 HIV-1 蛋白酶抑制剂(K i = 0.8 nM,EC 50= 0.04 μM)。根据 X 射线分析,新型抑制剂并没有完全成功地与催化天冬氨酸盐形成两个对称的氢键。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一步解释了较短抑制剂(双碳间隔基)和较长抑制剂(三碳间隔基)之间效力的差异。
    DOI:
    10.1021/jm201620t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溴溴苄2-甲基-2-丙基2-异亚丙基肼羧酸酯四丁基硫酸氢铵 、 potassium hydroxide 、 盐酸 作用下, 以 甲苯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6.33h, 以4 g的产率得到[(4-溴苯基)甲基]肼盐酸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类新型立体纯内酰胺基 HIV-1 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X 射线分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为了确定一类新的类药物 HIV-1 蛋白酶抑制剂,已合成、生物学评估和共结晶四种不同的立体纯 β-羟基 γ-内酰胺抑制剂。还研究了中央间隔物(两个或三个碳)的系绳长度的影响。具有较短系链和 (3 R ,4 S ) 绝对构型的化合物表现出高活性,K i为 2.1 nM,EC 50为 0.64 μM。通过修饰 P1' 侧链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更有效的 HIV-1 蛋白酶抑制剂(K i = 0.8 nM,EC 50= 0.04 μM)。根据 X 射线分析,新型抑制剂并没有完全成功地与催化天冬氨酸盐形成两个对称的氢键。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一步解释了较短抑制剂(双碳间隔基)和较长抑制剂(三碳间隔基)之间效力的差异。
    DOI:
    10.1021/jm201620t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of 1,3,4-oxadiazol-2-one-containing benzamide derivatives targeting FtsZ as highly potent agents of killing a variety of MDR bacteria strains
    作者:Fangchao Bi、Di Song、Yinhui Qin、Xingbang Liu、Yuetai Teng、Na Zhang、Panpan Zhang、Nan Zhang、Shutao Ma
    DOI:10.1016/j.bmc.2019.06.010
    日期:2019.7
    identified as a novel drug target that can be exploited clinically. As part of an ongoing effort to develop FtsZ-targeting antibacterial agents, we describe herein the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of six series of novel 1,3,4-oxadiazol-2-one-containing, 1,2,4-triazol-3-one-containing and pyrazolin-5-one-containing benzamide derivatives. Among them, compound A14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potent antibacterial
    由耐多药(MDR)病原体(例如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黄色葡萄球菌(VRSA))引起的感染扩散,引起了人们对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生素的需求。细菌分裂蛋白FtsZ已被鉴定为可在临床上开发的新型药物靶标。作为开发靶向FtsZ的抗菌剂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我们在此描述了六种系列的新型含1,3,4-恶二唑-2-one,1,2,4-三唑-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含3-one和含吡唑啉-5-one的苯甲酰胺衍生物。其中,化合物A14被发现是最有效的抗菌剂,对所有测试的革兰氏阳性菌株均优于环丙沙星利奈唑胺红霉素等临床药物,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耐青霉素和临床分离的黄色葡萄球菌。随后的生物学活性和对接分析研究证明,A14可以作为靶向FtsZ的有效化合物。初步的SAR表明了进一步优化这些新颖类似物的总体方向。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为开发新型靶向FtsZ的杀菌剂提供了有希望的化学型。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