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417782-9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417782-95-6
化学式
C18H28N5O9Tb
mdl
——
分子量
617.374
InChiKey
KYBNPUPNBNERSG-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羰基二咪唑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C39H54Eu2N10O12(1+)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远程取代基控制镧系元素络合物的溶液结构和阴离子结合
    摘要:
    对三种结构相关的镧系元素络合物的阴离子结合特性的研究表明,它们均具有化学上相同的阴离子结合基序,揭示了它们在阴离子亲和力上的巨大差异。这些是由于距结合袋相当远的分子外围上的取代模式变化的结果而产生的。在本文中,我们探索了这些远程取代基效应,并通过讨论远程取代基可以通过对构象空间的需求影响和控制分子的整体结构的方式来解释所观察到的行为。对源自α,α'-bis(DO3 Ayl)-m的双核镧系元素基序的外围修饰研究表明,二甲苯可导致间苯二甲酸酯的结合常数发生显着变化。在该系统中,母体化合物显示出相当大的构象灵活性,但可以假定其通过定义明确的构象异构体与间苯二甲酸结合。只要不从构象异构体的可用范围内排除理想的结合构象,远离结合位点的空间大分子的加入会限制构象的迁移性,导致熵基础上的结合常数增加。
    DOI:
    10.1002/chem.20130318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Preparation and study of an f,f,f′,f′′ covalently linked tetranuclear hetero-trimetallic complex – a europium, terbium, dysprosium triad
    摘要:
    通过利用Ugi反应将三个动力学稳定的配合物耦合在一起,制备了一种含有两个镝离子、一个铽离子和一个铕离子的异三金属四核稀土配合物。这种共价连接的三金属体系在不同的稀土中心均展现出发光特性。
    DOI:
    10.1039/c2cc35931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OXYGEN SENSOR COMPOUNDS<br/>[FR] COMPOSÉS DÉTECTANT L'OXYGÈNE
    申请人:ISIS INNOVATION
    公开号:WO2015170119A1
    公开(公告)日:2015-11-12
    The invention provides the use of a luminescent heterometallic complex for detecting oxygen, which luminescent heterometallic complex comprises: a first lanthanide ion, a second lanthanide ion which is a different lanthanide from the first,and a sensitising chromophore. The complex may be used as a ratiometric probe for determining oxygen concentration. Thus, in some embodiments, detecting oxygen comprises estimating, or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The invention thus relates to a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oxygen in a sample, and to methods of estima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in a sampl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novel luminescent heterometallic complexes which comprise: a first lanthanide ion, a second lanthanide ion which is a different lanthanide from the first,and a sensitising chromophore.
    该发明提供了使用发光异属配合物检测氧气的方法,该发光异属配合物包括:第一系离子、第二系离子(与第一系离子不同的系离子)和一种感光色素。该配合物可用作用于确定氧气浓度的比率探针。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检测氧气包括估算或确定氧气浓度。该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样本中氧气存在的方法,以及估算样本中氧气浓度的方法。该发明还涉及包括:第一系离子、第二系离子(与第一系离子不同的系离子)和一种感光色素的新型发光异属配合物。
  • Triheterometallic Lanthanide Complexes Prepared from Kinetically Inert Lanthanide Building Blocks
    作者:Thomas Just Sørensen、Manuel Tropiano、Alan M. Kenwright、Stephen Faulkner
    DOI:10.1002/ejic.201700027
    日期:2017.4.18
    molecular structures, each containing three different lanthanide(III) centr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coupling three kinetically inert lanthanide(III) complexes in an Ugi reaction. These 2 kDa molecules were purified by dialysis and characterised by NMR and luminescence techniques.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heterotrimetallic complex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re discussed by comparison with
    通过在 Ugi 反应中偶联三个动力学惰性的系元素 (III) 配合物,制备了三种分子结构,每个结构都包含三个不同的系元素 (III) 中心。这些 2 kDa 分子通过透析纯化,并通过 NMR 和发光技术进行表征。研究了这些异三属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并通过与更简单但相关的异二属化合物的比较进行了讨论。发现单元抑制的敏化,并且这些分子中发色团和系元素 (III) 中心的空间排列抑制了的有效敏化。
  • Bimetallic lanthanide complexes that display a ratiometric response to oxygen concentrations
    作者:Thomas Just Sørensen、Alan M. Kenwright、Stephen Faulkner
    DOI:10.1039/c4sc03827d
    日期:——

    Heterometallic lanthanide complexes can display a ratiometric response to oxygen concentrations.

    系元素复合物可对氧气浓度做出比率反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