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有外围 H 键功能的锌卟啉和吡啶配体家族的合成提供了获得各种密切相关的超分子复合物的途径,这些复合物具有 0 到 4 个分子内 H 键。自动紫外/可见滴定系统用于表征 120 种不同的复合物,这些数据用于构建大量不同的化学双突变循环,以量化分子内 H 键相互作用。结果探讨了在复杂分子识别界面组装中控制协同性的定量构效关系。具体来说,复合物化学结构的变化使我们能够改变超分子结构、构象灵活性、几何互补性、氢键相互作用的数量和性质,以及复合物的整体稳定性。来自单个氢键的自由能贡献是可加的,并且在形成分子内相互作用的有效摩尔浓度中,结构几乎没有变化。在几何上不可能的复合物中没有观察到分子内 H 键,但没有出现极好的几何互补性导致非常高的亲和力的情况。同样,构象灵活性的变化似乎对有效摩尔浓度 (EM) 的影响有限。使用双突变循环检查的所有 48 种分子内相互作用中发现的主要变化是,分子内羧酸酯-苯酚
Influence of non-covalent preorganization on supramolecular effective molarities
作者:Hongmei Sun、Cristina Navarro、Christopher A. Hunter
DOI:10.1039/c5ob00231a
日期:——
Formation of H-bonding interactions, which restrict the conformational mobility of a flexible linker, have no effect on chelate cooperativity in a family of porphyrin-pyridine complex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