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2-(3-fluorophenyl)-1H-imidazole-5-carboxylate | 1422682-3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2-(3-fluorophenyl)-1H-imidazole-5-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ethyl 2-(3-fluorophenyl)-1H-imidazole-5-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422682-35-6
化学式
C12H11FN2O2
mdl
——
分子量
234.23
InChiKey
BXUIOPHSEYLHM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5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2-(3-fluorophenyl)-1H-imidazole-5-carboxylat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2-(3-fluorophenyl)-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 REPLACE 介导的片段组装优化非 ATP 竞争性 CDK/细胞周期蛋白凹槽抑制剂
    摘要:
    药物发现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开发和改进靶向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用于生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抑制剂的 REPLACE(通过计算富集替代部分配体替代物)策略的进一步示例表明,它可用于优化关键决定因素的片段替代物,以有效的方式将它们组合起来,并已实现用于靶向细胞周期蛋白调节亚基上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2 (CDK2) 底物募集位点的化合物。取代关键电荷-电荷相互作用的苯基杂环等排体为结合细胞周期蛋白凹槽提供了新的结构见解。特别是,这些结果揭示了在 N 端加帽肽的晶体结构中观察到的 H 键的关键贡献。此外,通过环取代探测了模拟二肽相互作用的双(芳基)醚 C 端封端基团的构效关系,从而增加了与主要疏水口袋的互补性。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 REPLACE 作为将肽类化合物转化为药学相关性更强的化合物的有效策略。
    DOI:
    10.1021/jm3013882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Di- and Tri-Substituted Imidazole-4-carboxylates via PBu3-Mediated [3 + 2] Cycloaddition
    摘要:
    Some new di- and trisubstituted imidazole-4-carboxylates were prepared from amidoacetic acids 3 in the present report. The key step to establish such imidazole-4-carboxylates stemmed from the PBu3-mediated [3+2] cycloaddition between in situ-generated 2-oxazolinone 4 and ethyl cyanoformate6.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risubstituted imidazoles 7-20 were afforded in better yields than those of disubstituted imidazoles 21-27. Supplemental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Go to the publisher's online edition of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R) to view the free supplemental file.
    DOI:
    10.1080/00397911.2011.64484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